庄严的法庭,写实的剧情,熟悉的制服
最近,我利用下班时间看了《底线》这部电视剧,剧中所展现出来的人物、场景、情节等,在实际工作中都非常真实的存在着。特别是剧中方远、叶芯、周亦安等三代法院人形象,开庭、合议、网络庭审直播、调解等案件审理环节,以及各种类型纠纷和诉讼参与人的安排,观看后,我能瞬间找出身边对应的人、对应的事情。这些老师、同事都有着崇高的道德修养和坚定的理想信念,用实际行动守护着公平正义的底线,用干净担当践行着司法为民的宗旨。电视剧仅能反映出我们法院工作中的冰山一角,更多的大量的各种迎难而上、不畏艰难、默默付出,只有真正投身法院事业的广大法官干警有实际体会和感触。但是,即便是困难重重,我们法院人也丝毫不会胆怯退步,更不会让底线失守,因为公平正义、廉洁为民既是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职责,更是我们每一名法院人神圣的使命!
底线是什么?这是我看完热播剧《底线》后不断在思考的问题。回答这个问题需要首先明确,是什么的底线。如果是法律的底线,那是什么?杀了人的人,能不能让他活下去?让女主播累倒的公司,应不应该承担赔偿责任?弱小的角色,是不是就一定要倾向性地保护?这个问题,我们的答案可能各不相同,但我们能够遵循的是相同的作为法院人的底线。那是我们求真求实,是我们忠诚干净,是我们希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初心。
“周六保证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保证”,简单的两句话是《底线》这部电视剧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台词。作为一名刚进入法院工作的新人,这部剧真实而生动的还原了我们每一天工作的日常。法官手握法槌守护公平正义,但同时他们也是普通人,面临棘手案件也会陷入纠结,回归生活也是柴米油盐,在家里,他们是爸爸,是妈妈、是丈夫、是妻子、是儿子、是女儿……家和单位,生活和工作的场景转换,变的是角色,不变的是是肩上沉甸甸的社会责任。唯有真实,才能走进老百姓的心里。希望这部剧可以让广大人民群众更了解法院工作。
“或许,对我们来说只是审理的一本卷宗,但对当事人来说,这是人生。”作为一名法官,《底线》中的这句台词引起了我的共鸣。这部电视剧生动刻画了新时代法官的形象,也启发了我对于个人成长的思考。“法律有尺度,法官有温度”,如何坚守底线却不失温情,如何平衡情理与法理,真正做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是我终生求索的课题。相信,只有牢记为民初心,坚守公正司法,方能探知一二、无愧于心。
我觉得这部剧非常地贴近法院真实工作状态,尤其是剧中关于“背对背调解”“面对面调解”的内容,不禁让我想起这一年工作中,我们为了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化解双方纠纷,做到案结事了,努力促成当事人达成调解所付出的辛勤汗水,在当事人达成和解,化解纠纷后的握手言和,是对我们努力付出最好的回应。
作为一名新入职的法院干警,剧中的许多场景让我感触颇深,立案庭庭长方远法官面对当事人贿赂时廉洁自律,在调解过程中讲究方式方法,在判决时释法说理倡导社会正能量……作为新进法院工作者,我还应不断磨炼,坚持技能在手、责任在肩、服务走心,在司法中不忘初心、在司法中彰显温情、在司法中坚守底线。
一位母亲举着女儿的遗像闯进法院大厅声称要给女儿讨个公道。憔悴的面容,朴素的着装,再加上富有渲染力的哭腔,确实会让人心疼这位母亲。然而,事情的真相绝不止表面的动容。这位母亲为了给儿子买房子逼自己女儿高强度工作,在身体与心理的压力下,女儿最终在直播时猝死。案件真相,从道德角度出发,这位母亲做法令人心寒,甚至可以谴责,但是作为法院工作人员,要理性大于情感,把握心中的那杆天平,化解矛盾纠纷的同时用道德引导当事人,让双方当事人打心底有个衡量是非的尺度,那才是一个法院人的使命。
打开这部剧的时候,熟悉的场景,熟悉的人物关系,熟悉的案例扑面而来。剧中的方法官说:“人间百态,复杂难解,这些都需要一点一点地去学习、了解。”是的,面对成百上千的案件,许多案件看似是相同的案由,类似的诉求,但具体的案件情况却千差万别,如何抽丝剥茧查清案件事实,如何权衡各方当事人权益,如何在个案审理中让公民感受到公平正义,彰显法律的尊严和权威,是我作为法院人始终坚守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