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格兰芬多,罗恩·韦斯莱和赫敏·格兰杰成为哈利忠实的伙伴。城堡不断地令新生们惊奇。
霍格沃茨的楼梯总共有一百四十二处之多。它们有的又宽又大;有的又窄又小,而且摇摇晃晃;有的每逢星期五就通到不同的地方;有些上到半截,一个台阶会突然消失,你得记住在什么地方应当跳过去。
另外,这里还有许多门,如果你不客客气气地请它们打开,或者确切地捅对地方,它们是不会为你开的;还有些门根本不是真正的门,只是一堵堵貌似是门的坚固的墙壁。想要记住哪些东西在什么地方很不容易,因为一切似乎都在不停地移动。
尖酸、势利的德拉科·马尔福沿袭了其家族对麻瓜出身的魔法师的敌视态度。神秘的魔药学教授西弗勒斯·斯内普也同样处处与他们作对。可怕的生物潜藏在城堡的管道、密道和错综复杂的地下。
最可怕的是,伏地魔正寻求长生不老、统治世界,他曾是霍格沃茨的一名学生,以前叫汤姆·里德尔。
他在十一年前被打败,但在这个过程中,他杀死了哈利的父母,还企图杀害他们的孩子。但哈利幸存下来,成为传奇人物——“大难不死的男孩”。
随着剧情的发展,我们发现邓布利多在悉心教导哈利,希望他能对抗“黑魔头”,保护学校和自己。
该系列每部作品的时间跨度都是一个学年,从9月开始到暑假结束。霍格沃茨始终占据着中心地位。在这些作品中,哈利和朋友们一级级升学。他们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是十一岁,在《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中已经十七岁。
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一个可以使人长生不死、带来荣华富贵的魔法护身符被藏在霍格沃茨,由一只骇人的巨型三头犬看守。
在《哈利·波特与密室》(1998)中,哈利和朋友们需要去发现斯莱特林创始人萨拉查深藏在学校地窖中的凶残蛇怪。
在《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1999)中,霍格沃茨看似受到了臭名昭著的小天狼星布莱克的威胁,但真正的反派却是罗恩的宠物老鼠斑斑,由小矮星彼得伪装而成,他曾背叛过哈利的父母和小天狼星。
在《哈利·波特与火焰杯》(2000)中,欧洲魔法学校的冠军们来参加三强争霸赛,伏地魔对比赛做了手脚,给哈利设下圈套。
在哈利·波特冒险七部曲的第一部中,哈利乘一列蒸汽火车转眼间来到霍格沃茨城堡。在他学习如何打败大反派伏地魔期间,这座仿佛有生命的魔法城堡既是他的家园,也是他的救星。
危险在《哈利·波特与凤凰社》(2003)中进一步加剧,霍格沃茨被魔法部副部长多洛雷斯·乌姆里奇控制。作为反击,城堡开放了有求必应屋,供那些反抗她统治的人躲避。他们可以在那里练习重要的黑魔法防御术,以挫败伏地魔对学校的下一次攻击。
在《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2005)中,霍格沃茨遭到摄取灵魂的摄魂怪入侵(它们是威胁夏尔的黑骑士的近亲),邓布利多之死将全书推向高潮。
最后,《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描绘了学校遭受的一次毁灭性的打击,写黑魔头因哈利舍己救人的牺牲而被永远地打败。哈利坦然赴死的决心至关重要:他克服了对死亡的恐惧,而伏地魔则极力逃避死亡。
霍格沃茨城堡是个奇幻而浪漫的创造物,为吸引想象力丰富的儿童而精心设计,那些就读于综合走读学校的孩子也包括在内,罗琳本人正是在这种学校读书的学生。在接受斯蒂芬·弗莱采访时,她坦言自己从未上过寄宿学校,随后又说:
让孩子们在某个地方一起过夜对剧情至关重要。霍格沃茨不可能是走读学校,因为如果他们回家跟父母交谈,每个星期还得回到学校,在夜里四处奔走,那么冒险隔一天就会中断一次,所以它必须是一所寄宿学校。
在另一篇访谈中,她解释道:
在小说中,寄宿学校替代了家庭。学生们与同龄人生活在一起,不受父母管束,也无须为惹恼父母而内疚。
寄宿学校是一个英国味十足且十分常见的文学设定,这项传统从《汤姆求学记》(1857)开始,一直延续到由安吉拉·布拉吉尔、弗兰克·理查兹、安东尼·巴克里奇和伊妮·布赖顿创作的无数作品中。
但没有一个建筑能像霍格沃茨这样形象鲜明,广受喜爱。它在《哈利·波特》系列故事中占据着无与伦比的重要地位,既是效忠的对象,也是最终的奖赏。
斯图尔特·皮尔森·赖特在2006年为J.K.罗琳绘制了这幅素描肖像。2005年,她向斯蒂芬·弗莱坦承自己从未上过寄宿学校。她创造霍格沃茨学院不仅因为它可以让她笔下的人物在不受父母干扰的情况下投身冒险之旅,还因为它扮演了家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