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无论幸福或不幸,都推动着剧情的发展。这套系列故事围绕哈利·波特、汤姆·里德尔和西弗勒斯·斯内普之间的关联展开,这三个被遗弃的男孩都在不同阶段把霍格沃茨视作另一个家。邓布利多告诉哈利:
“伏地魔对这所学校比对任何个人更有感情。霍格沃茨是让他最开心的地方,是他感到像家的第一个地方,也是唯一的地方。”哈利听到这些话有点儿不舒服,因为这也正是他对霍格沃茨的感受。
哈利与伏地魔、斯内普的不同之处在于后两者都来自不幸的家庭,而哈利则不同,他尽管自幼父母双亡,却从魔法幻影中看到父母非常爱他。
德思礼家所在的女贞路恪守传统。布莱克家所在的格里莫广场像它的名字一样严峻而古老,它在《哈利·波特与凤凰社》中变得像霍格沃茨一样活力十足:“哈利感觉他们真的在与这栋房屋作战,而且它战斗力很强。”伏地魔的父母所在的冈特家与里德尔家都悲凉而凄苦。
唯一真正令人满意的住所,是韦斯莱家所在的“陋居”,一个像袋底洞一样温馨、舒适的地方。哈利加入这个大家庭,与罗恩结下了兄弟般的友谊,把韦斯莱夫人视作母亲,最终娶了罗恩的妹妹金妮。
把学校塑造成书中最令人难忘的角色,反映了J.K.罗琳对“知识就是力量”的信念,这从她对文学与神话典故的旁征博引中可见一斑。
阿不思·邓布利多一心要教会他手下的年轻魔法师正确使用魔法。他相信,他们能借助榜样、实验、研究、直觉的力量学习(同时对健康和安全忽视到可笑的地步)。
在该系列的最后一部作品中,三个小伙伴意识到自己接受的教育是何等重要。事实证明,赫敏渊博的草药学知识、罗恩精湛的棋艺和哈利高超的魁地奇技巧都是必不可少的技能。
学习如何使用霍格沃茨那座魔法图书馆同样重要,它有时会做出暴力的举动。这是一座记忆宫殿,拥有“数以万计的藏书,数以千计的书架,数以百计的狭窄巷道”,馆内的藏书都凶猛地捍卫自己。
借此,罗琳想证明知识既能用于善举,也能用于恶行。汤姆·里德尔查阅《尖端黑魔法揭秘》,海格学习龙的饲养,赫敏在《强力药剂》中学会如何制作复方汤剂,罗恩一直保留着《神奇的魁地奇球》,直到归还日期已经过去很久。
哈利的冒险也像托尔金笔下霍比特人的冒险一样,遵循着约瑟夫·坎贝尔在其比较神话学经典著作《千面英雄》中列举的史诗惯例。英雄和他忠实的伙伴踏上冒险之旅,经受千奇百怪的试炼。约翰·格兰杰曾指出:
哈利·波特的每次冒险都是一个闭环,而且每次都像前人奥德修斯、埃涅阿斯与但丁的冒险一样分为三个步骤,即从尘世进入魔界、在魔界发轫、最终载誉归来,中途通常还会穿插一趟冥界之旅。
不过,史诗中的场景和地点很少能像英雄本人一样魅力十足。在故事最后的霍格沃茨大战中,城堡各部分都积极地发挥作用。
画中人走下画框,一队人称“无头猎手队”的幽灵飞奔着投入战斗,雕像和铠甲大步前进,就连课桌也奋起作战。顽皮捣蛋的皮皮鬼把疙瘩藤的荚果扔到食死徒头上,学校地界上的神奇动物与植物也都加入战斗。家养小精灵一窝蜂涌进入口大厅,带着小刀和砍刀。学生、精灵和巫师都在战斗中阵亡,连哈利·波特本人也不例外。
不过,哈利被复活了,又披着隐形衣重返战场。
城堡里空荡荡的。他独自大步行走着,感觉像个幽灵,仿佛自己已经死了。那些相框里的肖像仍然空着,整个学校是一片诡异的死寂,似乎所有活下来的生命都集中在了大礼堂,死者和哀悼者都挤在那里。
他再次与伏地魔对决,后者最终被自己的反弹咒语击败。胜利的邓布利多大军将奇迹般地重建学校,让它比从前更加辉煌。十九年后,哈利的儿子,以他最敬爱的导师命名的阿不思·西弗勒斯,将登上霍格沃茨特快列车。
罗琳本人的生活是否曾给她创作霍格沃茨带来启发?罗琳生于1960年,与妹妹一同在迪恩森林附近长大,就读于塞得伯里的怀登学校。
她自幼就博览群书,E.内斯比特、多萝西·L.塞耶斯、南希·米特福德、C.S.刘易斯、查尔斯·狄更斯和J.R.R.托尔金都在她钟爱的作家之列。
她曾把简·奥斯丁的《爱玛》称作指路明灯,并在《苏格兰人报》的一篇访谈中说伊丽莎白·古吉那部富有深刻基督教寓意的《小白马》“对哈利·波特系列作品产生的直接影响……远超其他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