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为人先,还在于拥有超前的卓越眼光。21世纪初,全球市场竞争日益加剧,想招到国际一流的企业和项目,必须要提升综合实力与竞争力。对此,时任经开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和总公司总经理的李凤玲以现代制造业作为实现经济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提出了“大范围联手、大项目拉动、大力度推进、大环境优化”四大举措,一方面加强区域协作,做好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另一方面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群的培育,形成工业发展新的增长点,使经开区的经济总量年增速最高达到400%多,外资利用水平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2001年底,国务委员吴仪视察经开区,充分肯定了经开区的发展速度和质量,鼓励经开区扩区再发展。借此契机,2002经开区的面积由15平方公里扩区到了40平方公里,迎来了发展的第二次机遇。
想要迈上发展的新台阶,就要敢于一次次突破制度藩篱,一次次刀刃向内进行改革。土地是发展的重要载体,随着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传统的土地出让方式和产业发展周期不相匹配的问题愈发突出,迫切需要我们在土地集约方面做出改革创新。我作为当时分管规划国土工作的管委会班子成员,带领大家创新破题,在13年率先提出了强化工业用地管理和工业用地弹性出让的供地模式,这种创新尝试得到了国土部的认可,专门来经开区召开了土地集约利用的现场会。2018年北京市以此为蓝本出台了加强土地利用的文件,在全市进行推广。随着后续的不断完善和推进,现在已经在经开区所有的工业用地上得到应用。
人间万事出艰辛,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经开区从3.8平方公里到15.8平方公里,到40平方公里扩区,再到市委市政府赋予经开区规划建设亦庄新城225平方公里的重任,区域面积长大了约60倍。30年的发展印证了“唯有改革才有出路,唯有创新才有未来”。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一代代经开区人投身在这片热土上,一茬接着一茬干,我们先后获得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园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全球首个网联云控式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等20多个国家级荣誉称号。当前,“无城市病”的宜业宜居绿色新城逐渐现出全貌,六区政策叠加不断释放着新动能,既有“旗舰”又有“巡洋舰”的企业舰队不断在世界经济海洋中乘风破浪……一个又一个经验样板正在从经开区复制走向全市乃至全国。
人们常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经开区就是所有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实干者的伯乐。再踏层峰辟新天,更扬云帆立潮头。在这里,我真诚的希望各位年轻同志不辜负经开区这位伯乐的期望,不辜负市委市政府对经开区的重托,不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在工委管委领导下,秉承“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一张蓝图干到底,坚守初心,开拓传承,笃定前行,不负韶华。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