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级别的文艺片,是指那些票房在15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作品。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文艺片中白银文艺片占到了总体市场的12.5%。
和青铜文艺片不同,白银文艺片能够获得知名导演和大牌演员的加持,片方会试图围绕核心主创发酵话题,覆盖主流影迷群体。部分白银文艺片具有强话题性,引发主流影迷群体的热议,但这种情绪性还是无法面向更广泛的观影群体。
知名演员陈建斌的《一个勺子》就属于此类。作为演而优则导的典型代表,陈建斌是《一个勺子》最大卖点。第51届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和最佳新导演,更是拉高了影迷对《一个勺子》的期待。于是,《一个勺子》把营销的重点放在陈建斌的身上并不奇怪。
片中极为出彩的配角王学兵因为涉嫌吸毒,迫使影片需要进行删改并延期。事件发生之后,片方利用这一事件进行好奇心营销,推出了那张著名的“学好归来”海报,吸引了更多外围的影迷进入影院。
集中陈建斌明星营销,王学兵戏份的被删减后的好奇心营销,这两项对路的营销方式都让《一个勺子》获得了2249.5万元票房。
相近营销策略的文艺片作品还有《山河故人》,他们着力宣传的对象自然是贾樟柯。《天注定》遭遇下映风波后,贾樟柯导演的作品九年没有在大陆公映,人们对于贾樟柯的下一部电影包括贾樟柯自己这些年在干什么都很期待。片方也采用了好奇心营销的方式,吸引对导演关注的影迷们进入影院。
影片定档发布会上,贾樟柯找来韩寒助阵,新人演员董子健的加入,电影后续的宣传也都放在了这些贾樟柯如何向类型化转型的层面上。这种专注于导演本人的宣传方式帮助《山河故人》创造了贾樟柯电影国内票房新高。
《兔子暴力》和《兰心大剧院》等影片也是以主创作为核心营销方向。《兔子暴力》着力营销的是万茜和李庚希这对“母女”,而《兰心大剧院》则是娄烨和巩俐的合作。这些围绕主创的宣传都帮助影片获得了主流影迷的关注,实现了票房的第一步突破。
另外还有一些文艺片,凭借自身的话题性与主创之间贴合,获得了远超预期的票房。比如《送我上青云》,宣发过程中和主演姚晨深度绑定,同时以“寻找同类”作为影片宣发的Slogan,促进观众对于女性议题的讨论。最终,《送我上青云》的票房逼近3000万大关。
核心主创是文艺片营销的重要法宝。主创和电影的话题性能够实现深层次的化学反应,推动文艺片实现浅层破圈。
黄金级别的文艺片,是指那些票房在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作品。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文艺片中黄金文艺片占到了总体市场的14.6%。
文艺片的票房来到5000万元以上这个量级,意味影片打动了常态化观影人群,背后需要片方进行类似事件营销的努力。然而,文艺片本体内容和因事件营销进入影院的观众是错位的。这些观众需要类型片,文艺片和他们的观影口味有着一定的偏差。
这种偏差直接影响了影片在猫眼和淘票票这些购票平台上的评分和大众化口碑。因此,这类事件营销的文艺片作品票房很难破亿。
比如侯孝贤导演的《刺客聂隐娘》,坐拥舒淇、张震、周韵、妻夫木聪、倪大红和咏梅的豪华演员阵容。借助明星演员的个人热度,加上所谓的“唐代风韵”,就足以把观众拉进影院。
出品方华策影业把明星宣发的重点放在了舒淇身上。舒淇扮演的聂隐娘在片中拥有许多打戏,路演时侯孝贤导演着重提及舒淇为了电影打得伤痕累累。包括一些娱乐媒体发文,汇总舒淇出席每场发布会穿着,与片中聂隐娘的美丽程度进行对比,进一步提高了主流观影群体的期待度。
《刺客聂隐娘》拥有如此得天独厚的硬件条件,因此争取到了一些非文艺片受众。电影本身所要表达的唐代风韵和武侠思维让更广阔的观众难以接受。这部分观众给出一星差评之后,随即引发了影评人的不满,喊出了“认为《聂隐娘》是超级烂片的,你大约只配看《小时代》”的口号。
这种撕逼骂战某种意义上,再次提升了电影的关注度,让一些观众走进影院,最终把《刺客聂隐娘》的票房抬升至8675.2万元。然而,因为撕逼骂战走进影院的观众,显然不理解侯孝贤眼中的唐朝,影响了常态化观影人群对于电影的评价。
另外一个事件营销的典型案例是吴天明导演的遗作《百鸟朝凤》。《百鸟朝凤》上映初期赶上了《美国队长3》,每天几乎没有排片,与《隐入尘烟》的情况极为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