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律师,曾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多年,见过太多的案件,在这些案件中,有许多让人难以接受的现实。
这些案件中,不乏人性缺失、道德沦丧,也有因不公而引发的血案,更有因无奈而误入歧途的,终究这些问题导致了一个人走上了绝路。
罗·勃郎宁曾说:“行善比作恶明智;温和比暴戾安全;理智比疯狂适宜。”
任何人在做事与待人之时应以善为首,善待他人,不仅是尊重他人,也是尊重自己,为自己的人生道路多添一份保障。若以恶为首,人生树敌越多,活得越艰难。
2010年9月,刚下班回家疲累不堪的罗镁(化名,文中人名均为化名)正准备去浴室洗个澡,放松一下。
可当她进入浴室后,却惊恐了起来。她在浴缸中竟然看到了自己母亲的尸首!惊恐之下,罗镁立即向云南省警方报了案。
警方接到报案后,在第一时间就出了警。
经过初步尸检与现场勘查,警方发现罗镁母亲的尸体并没有完全形成尸僵,死亡时间确定在48小时内。
死者是窒息死亡,脖子上有勒痕,应该是被凶手用绳子勒死后,将尸体搬动到浴缸内的。
而从现场痕迹来看,房间内并无贵重物品丢失,房锁也没有被撬开的痕迹。排除入室抢劫杀人。初步判断是熟人作案。
根据初步判断,警方首先对罗镁母亲林芳的人际关系下手,对其所有朋友与亲戚进行仔细排查。
初步排查结果并无异常,林芳为人谦和温柔,处事恰到好处,朋友很多,感情也不错,并没有与人起过矛盾。
看样子,这件案子也不是起因于仇杀。那难道是因为感情纠纷吗?可据调查,罗镁的父亲在她15岁时意外去世。林芳也没有改嫁,一个人拉扯大孩子。
罗镁工作后就退休,平常跳跳广场舞,养养鹦鹉。生活十分闲适惬意,作息规律,并没有和哪个异性来往甚密。
很多时候,她都是一个人呆着,只有跳完广场舞后,才与同年龄的姐妹约着出去吃吃饭,逛逛商场。
线索就此中断了,就在警方一筹莫展时,罗镁的老公刘学致进入了警方的视线。
刘学致在林芳死亡时并不在本地,而是去了外省出差。本来他并没有嫌疑,可是当他被警方传唤,进行常规笔录时,他的话引起了警方的注意。
据刘学致自己说的,他是罗镁家的上门女婿,因为家境并不好,本来林芳是不希望他和罗镁在一起的。但因为他勤奋上进,毕业的大学也是某985高校,前途一片光明。
所以在罗镁的劝说下,林芳才勉强接受,但提出让他做上门女婿的要求。
本来林芳提出此要求是希望刘学致知难而退,不再与罗镁纠缠。毕竟很少有男性能够愿意做上门女婿,让自己的孩子与妻子姓的。
但她没有想到,刘学致同意了她的要求。最终林芳还是没有再棒打鸳鸯。小两口结婚后,刘学致与林芳关系虽不亲密,面子上却也过得去。
他们平日虽有些小摩擦,但并不谈不上仇,只是生活有些磕磕碰碰罢了。
刘学致的口供与他们家邻居李觉的口供大体符合。可是在刘学致与林芳的关系中,两人的说法却有所出入。
据李觉说,林芳与刘学致的关系并不好,林芳虽平日待人友善谦和,但对自己这个女婿,却十分苛刻。
稍有不顺,便打骂不止。李觉曾不止一次听到过林芳对刘学致动手时,东西摔落的声音,也不止一次看到过林芳对刘学致动手。
碍于林芳是长辈,刘学致都默默忍了下来。
原本林芳与刘学致的关系如何并不是件值得注意的事情,因为刘学致在林芳出事前一个星期就到了外省,出事时还在工作,证据充分,并没有嫌疑。
可他为什么会在自己与丈母娘的关系上撒谎呢,究竟是刘学致说了谎,还是李觉说了谎?
注意到这一疑点后,警方立即对刘学致与李觉进行多次传唤与审问。
李觉的多次口供虽微有区别但大体一致,并没有问题。而刘学致每次的口供都完全一致,没有半分出入。
正常人对自己曾说过的话并不会记忆深刻,并不会出现完全一致的情况。有出入才是正常的,完全一致基本都是有问题的。
果不其然,经过进一步审讯,刘学致抵抗不住压力,终是漏了马脚。眼看自己已经露馅,刘学致没有办法,只能承认是自己杀了丈母娘,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林芳是个对外人宽容,对自己人苛刻的人。她又很重视自己唯一的女儿,并不待见自己的上门女婿,对刘学致动辄打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