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女养成记》第一季,39岁的陈嘉玲从大城市台北回到家乡台南,拒绝了前男友的结婚,放弃了唾手可得的房子,和快速进入人生下一个阶段的可能。
第二季的开头,40岁的陈嘉玲与阔别一年的前男友见面,对方已经结婚,还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分别之际,前男友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提起折叠的推车,他说:我以为你会后悔。
她挺直腰板,傲娇地说:怎么可能,我人生的下半场才刚刚开始。
回到台南,理想的平静生活根本没有到来,新的问题却开始扎堆涌现。成年之后,应该如何处理好与父母的关系?中年人的爱情,应该怎样持续保鲜?进入新职场正准备大干一场,结果意外怀孕,到底生还是不生?
40岁,才发现人生的烦恼不会因为年岁的增长而停止,不会因为你在某个时刻,做出的某个自认为对的选择而终结。
戏剧之外,也有一个人在反复纠结。身为陈嘉玲的扮演者,她们有着相似的成长经历,共同经历着人生的至暗时刻,迷惘与困惑。她们在戏剧故事里彼此相遇,但在最后,走上了不同的方向。
她是谢盈萱,平行时空另一个版本的「陈嘉玲」。
每个东亚女孩,都能在她们的故事里找到自己的影子。
陈嘉玲和谢盈萱,一个生于1975,一个生于1979,是如假包换的「六年级女生」。
身为同龄人,她们有着相似的成长环境,陈嘉玲住在台南,谢盈萱住在彰化,她们都是中南部的小孩,非都市区,最后都去了台北。
陈嘉玲的爸爸子承父业,是中药铺的老板,她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爸妈、阿嬷和阿公,还有个弟弟,比她小十岁。
谢盈萱的爸妈是体制内的教职人员,家里有个哥哥,兄妹俩小时候一起闯祸,偷看漫画,轮流挨妈妈的打。
虽然赚的钱都不多,但对子女的教育,两家父母从来都是不计代价。
陈嘉玲的妈妈十三岁被迫辍学,去工厂做了女工,她希望女儿不要重蹈她的覆辙,于是自作主张给女儿报了个钢琴班,牺牲丈夫的买车梦想,斥巨资买了架钢琴,每天接送上课。但陈嘉玲实在是不争气,每回练琴,都用录音带里的钢琴声瞒天过海。
谢盈萱的妈妈开明一点,她好歹给了女儿选择的机会,在舞蹈和音乐中间选一个。谢盈萱选了舞蹈,因为她想要穿漂亮的衣服。
这是谢盈萱hàn陈嘉玲的分岔点。和陈嘉玲相比,谢盈萱更乖,她认认真真地学了舞蹈,念初中时就考进舞蹈班,高中时直接保送进竹北高中舞蹈班。如果不出意外,未来,她有可能会成为一个舞蹈老师,这是非台北城市圈出身的小孩,能想象到的世界的全部样子。
高二那年,学校开设了一堂即兴表演课,老师让大家不受任何束缚,没有规则地自由表演。那堂课,谢盈萱玩得很开心,舞台上,冥冥之中有股力量吸引着她。她的舞蹈老师看到了她的开心。
过了没多久,老师带着班里的所有同学去台北一个艺术学校转了一圈。台北艺术大学,诞生台湾无数戏剧人才的艺术殿堂,金马影后陈湘琪、著名演员吴倩莲就是从这里毕业。
谢盈萱被这里迷住了,尤其是戏剧系。
和别的系比起来,“戏剧系看起来又穷、又脏、又乱,里面的人穿着拖鞋”,但她竟然意外地觉得很放松,“没有规则的样子,让我觉得有自由的可能”。
戏剧系没那么好进,她重考了一年才考上。
念书时,艺术学院还是五年制。谢盈萱花了五年的时间,每天都在读剧本,和小组同学一起讨论故事和角色,穿梭于一个又一个戏剧舞台上。她一头钻进了戏剧的海洋,如鱼得水,她拿出学习舞蹈的激情,在戏剧里疯狂汲取养分。
老师们都很喜欢这个用功刻苦的学生,她的表演主修老师林如萍,曾这样形容谢盈萱:“即使你给她再高分,她还是会想说,她哪里做的不好,为什么不赞美她是有原因的,因为你讲了,她也不相信。”
年轻的谢盈萱在赞美声中感觉到极大的快乐,她形容那段时光是「不知天高地厚」。但开心的日子没过多久,她很快面临一个新的问题:在学校,尽管所有人都在夸她优秀,但她却接不到一个女主角的剧本。
有一次学校的老师排话剧《樱桃园》,她扮演一个英国女教师夏洛蒂,这是一个配角,根本不是她当初竞选的女主角,她按耐不住,终于鼓起勇气,问了那个她一直没有说出口的问题:
那个老师没有拐弯抹角,他说,你不符合主流审美那一套。
主流审美,是白幼瘦,是娇小,是甜美。谢盈萱很显然不是,176的身高,不够娇小的身材,声线不够甜美,当不了女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