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说,百姓厌恶忧劳,君主可以使他们感到安逸快乐;百姓憎恶贫贱,君主可以使他们富贵;百姓担心危险灾祸,君主便使他们生存安定;百姓害怕家族灭绝,君主可以使他们生育繁息。能使百姓安逸快乐的人,他们就愿意为他忧劳;能使百姓富贵的人,他们就愿意为他忍受贫贱;能使百姓生存安定的人,他们就愿意为他承担危难;能使百姓生育繁息,他们也愿为他而牺牲。
所以,单靠刑罚是不足以使百姓感到畏惧的,仅凭杀戮不足以使他们服帖。刑罚繁重百姓反而不害怕,法令就无法推行了;杀戮太多而民心不服,君主的地位就危险了。满足百姓上述四种愿望,疏远的人自会变得亲近;如果使百姓陷于上述四种厌恶的境地,亲近人的也会叛离,所以,懂得这些道理,才是治国的法宝。
《道德经》是春秋时代老子的哲学作品,被誉为万经之王,全文五千字,是道教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其中的内容给我们的人生带来了很多的启示和警醒,以下是小编根据书资料总结的5句经典名句,有不全面之处,请多包涵。
仁是什么,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为对方考虑,但是这样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然后就讲义,义是什么?就是你做的事情要合理,不合理就不行。不合理就是不义,比如说不义之财,就是用不合理的方法赚到的钱。
最后义都丢失了,就只剩下礼了,礼是什么?
就是要礼貌,人与人之间就谈礼貌了,表面上客客气气,背地里又是另一种行为模式,这就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忠诚已经没有了,人的信用也出现危机了,大家彼此都开始不信任了。
译文:“反”在这里有三个意思:第一个是返回原点,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第二个是相反,任何事情发展到最后,一定是物极必反,一定会发展到事物的反面,互相转化。
第三个是相辅相成,两个对立的事物能够相互促成,就如车轮,前面的轮子和后面的轮子需要相互配合,同时发生,车才能往前走。这是道的规律。
弱者道之用,则是说一个人自处柔弱,才是道最有效的运用。
比如钢铁很坚硬,我们怎么都没法把它弄弯曲,不能弯曲就没办法很好的运用,因此你要把它加热,弄柔软,这样才能做出你想要的形状,才能为你所用。
译文:最圆满的东西,里面似乎还是有欠缺的,就如月亮最圆的时候,它已经开始缺了,这样才有变化的余地。
在最充满的地方,总是会有点空隙,不可能全满,全满就没办法用了,就不能变化了。
如瓶子里的水装得太满,没多久就会气化蒸发掉了,看起来就没有那么满了。
特别直的东西,看上去是弯曲的,比如很直的一条线,如果很长很长的往过去,就没那么直了,因为各种物理现象,就会看起来没那么直。
很灵巧的人,也会看上去很笨拙,因为有些东西的手就能很灵巧的做出来,而另外一些东西,他就没办法做好,因为人是各有所长的,他的灵巧是在他擅长的地方。而不擅长的地方就显得很笨拙。
真正善于辩论的人,看上去没有太多的漂亮的话,感觉很木讷,不会说话的样子,他们往往知道得太深入,知道凡事都没有绝对,所以不敢乱讲话,不敢乱保证,所以看上去没那么会说话。
译文:这是一句大家非常熟悉的话,治理一个国家要像烹调小鱼一样。小鱼是什么样的呢?做过菜的朋友都知道,小鱼的肉很嫩,经不起折腾,所以要很小心,不要搅动的动静太大,否则小鱼就被搅烂了。
因此这里老子就是告诉我们,治理大国,就不要去打扰百姓,要百姓能够休养生息。老子提倡无为而治,就是按照自然的发展规律让百姓安居乐业。该休息的时候休息,该农忙的时候农忙。
译文:这里的“无为”指的是不违反自然的规律,不违反大道的规律,圣人就永远不会失败。做事情能够不随心所欲,逞能勉强的去做,便也不会遭受到损失。
如果你不按照事情的发展规律,控制不住内心的贪欲和求胜之心,一会儿想这样,一会儿想那样,就很容易胡作非为,把事情做砸,遭到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