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治者自身修养不够,诚信不足,又如何让人民相信他呢?最好的执政者是“悠兮其贵言”。“悠兮”,是指悠然自然的状态,要达到这种状态,重要的条件是“贵言”,“贵言”代表很少发号施令。
·在《道德经》第五章里老子曾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那么多言和贵言很显然是两种相反的治理方式和路径,多言体现政事纷扰,而贵言呢则喻示天下晏然。
所以在老子看来,统治者要时刻以圣人的标准来框定自己的思想与言行,要把握大道的奥秘,懂得“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践行“利而不害”“功成不居”的法则,这种近乎“以道治国”的政治形态有别于古代的“德治”和“法治”。儒家所倡导的德治,首先要求统治者自身要有很高的德行,注重修身和勤政,充分发挥道德感化在治国中的作用,主张为政以德。法家的法治,主张用“严刑酷罚”来统治社会,往往只注重行为有没有违法,人与人之间没有道义可言。
虽然老子反对强制和强势,但并不反对法律和竞争。事实上,好的法律制度更是秩序井然的必要条件,合理的自由竞争也是自然秩序下的必然结果。
所以,在老子的思想中,道、德、法这三个方面在功能上是一个整体:道化人心,德定言行,法守底线。若是只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一定难以实现良好的治理局面,因为执政者再高明再伟大,能做的事情是有限的,百姓的智慧和能力是无穷的,尊重老百姓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在一个好的规则和制度里自由发展,自己隐身于其后,能者不居其功,德者不恃其贤,这才是这一章的精髓和主旨。
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这四种不同的治理等级,其目的不仅仅是在赞美最高等级的执政状态,更是用后三种类型的治理模式和状态为执政者做一个善意的提醒。
在对比中我们得知最好的领导是无为的领导,他看起来好像没有做什么,但又把该做的事情都做好了,不着痕迹不见功劳。而要成为一名无为的领导,他的心性要过三道关:首先是不贪图功名,不贪图拥戴和赞誉。领导若是喜欢赞美,就会伴随有吹捧和献媚,就会有小人云集,时间久了自然会埋下祸患。其次是不要装模作样耀武扬威让人害怕。执政者崇尚个人权威就容易形成以上压下,以强凌弱的高压治理,这完全是一种以强者面目出现的弱者统治。第三道关就是要洁身自好,不让他人轻蔑。执政者身在其位不谋其政,没有责任和担当,问题是别人的好处都是自己的,自身毛病多还不学习不自省,这样不得人心的领导是最让人轻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