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威虎山杨子荣以什么身份进山 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与土匪对话天王盖地虎 智取威虎山土匪头子是谁 在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与土匪对话中天王盖地虎
“大娘,您的军人家属待遇只能暂时取消,我们也没办法。”
“我们已经说很多次了,您看,找不到您儿子当兵的证据。”
前些日子,被通知自己儿子当了土匪。杨老太在大儿子的陪伴下,来到了县里,向干部问起自己小儿子当兵的事,急得不行。
军人家属待遇要停,简直是要了她一条老命。
“不可能,我小儿子宗贵,是个好孩子,说了要当八路军,你们骗我!”
看着哭得不行的老太太,马春英不敢说太多话,生怕一个重话把老太太再给怎么着了。
话音落下,一个中年汉子跑了进来,他看着默默流泪的母亲:“娘,我弟弟肯定不是土匪。”
“娘的儿啊,宗贵,你到底在哪儿?”
没有理会大儿子杨宗福,老太太神情没落,双眼无神,靠在床头,想念着自己心心念念的小儿子。
看着泣不成声的母亲,杨宗福叹了口气,也不知道该如何安慰。
事情过了半个月,县里突然来人了,还是调查组的人。
县里翻遍了人员档案,排除同名同姓不可能的人,就没有调查组要找的人了。
杨子荣是《智取威虎山》里的主角,1969年,美国民间艺术团来访,看《智取威虎山》有感,提出疑问,这是真人真事?
显然被这剧情感动到的他们,当即请求想要见见这位英雄后人。
工作人员找到了《林海雪原》作者曲波,希望他能提供些线索。
令工作人员吃惊的是,作者曲波也提出了疑问。
《智取威虎山》上映后,曲波就收到了很多来信。信中都是一些烈士家属的询问,询问当年不知道的细节以及他们更多的事迹。
曲波很疑惑,他将他的疑惑告诉了来找线索的工作同志。
是啊,杨子荣没有家人么?那他总该有亲戚吧,或者朋友,各种老家社会关系都没有么?
突然间,曲波和工作人员都有些难过,这位人人都称赞的有着光辉事迹的大英雄,他们竟然不知道他的身世,或者说他竟然身世成谜?
只听说杨子荣是山东胶东人。
1968年5月,时任海林民政局局长的关会元,亲自带人去北京和胶东调查杨子荣身世。
来到杨子荣生前的部队里,找到了当年和杨子荣一起参军的战友,经回忆,他们描述,大眼睛,浓眉,为人豪爽,很能和人交谈,身高一米七五左右。
一周后,调查组接到线索,当地一位杨老太找儿子,但是自从说了要当兵,又从不写信报平安,后来又被举报当了土匪,县里把她老太太的军人家属待遇给取消了。
老太太几乎没几天就去一次县里伸冤一样的为自己儿子鸣不平。
后来经不住老太太再三请求,他们调查后,认为证据不足,不能证明土匪身份。便把她儿子列为了失踪人员,为革命牺牲的军人,继续享受军人家属待遇。
那个被举报成土匪的老太太的儿子叫杨宗贵。
调查信息被调查组传给了北京的曲波。曲波不是平白写出来的《林海雪原》,他回复调查组:“杨子荣可能改过名字,请你们慎重调查!”
调查组通过牟平县提供的信息,来到了杨宗贵生前生活的村子。
通过打听,当年一起和杨宗贵参军的几个战友聚到了一起,说起了当年的事。
由于担心自己参军后,影响自己的家人,怕反动派通过报复他们家人报复本人,都没有用自己的真名,很多人改了名字。但是后来又改了过来,只有杨宗贵没有改过来。
有人甚至回忆起了,杨宗贵不离身的一个手章,刻的就是“杨子荣印”。
杨宗贵有个哥哥叫杨宗福,当年按旧时起名,字,子禄。而杨宗贵排行老二,字,子荣。
这时,曲波帮了大忙,他请朋友通过照相技术,还原了杨子荣的照片。
调查组的人请大家看照片,众人终于确认杨宗贵就是杨子荣本人。
当年时逢乱世,到处都是割据混战下的民不聊生。老百姓生活在朝不保夕,水深火热之中。
迫于生存,为了避开自然灾害和战争,山东一带兴起了闯关东。杨子荣的父母就带着一家人也要跟着闯一闯。
经过一番惊心动魄的大迁移,他们一家六口总算到达了辽宁丹东,在一个叫做大沙河村的地方暂时落了脚。
杨子荣父亲干起了老本行,泥瓦匠的活计。日子还是过得艰难的很。杨子荣父母一合计,决定让妻子带着几个孩子回山东老家,他自己继续留在大沙河村。
一直到杨子荣12岁,母亲才让他去找父亲。
几年后,杨子荣的父亲因病去世,他只能去了工厂做工人。
杨子荣从小工做起,去过采石场搬石头,上过山做过伐木工,还跟人去过鸭绿江放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