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 Sir 就写过预告,一看男主这片已经稳了一半,看过电影后更肯定。
再看其他的演员,有王俊凯、殷桃、成泰燊、张子贤、万茜、王迅,李雪健特别出演。
那就不得不看幕后这两位。
他们能把《万里归途》的故事能讲得好看吗?
现在可以说,电影不仅达到预期,甚至还会让你惊喜。
是的,《战狼 2》《红海行动》的确是从军事上,展示了我们的底气和实力。
《万里归途》则让你看到更不为人知的一面,他们如何赤手空拳地守护着危难中的中国人。
但其中紧张和热血却丝毫不减——
一群手无寸铁的外交官,如何用勇气与智谋去对抗枪林弹雨。
真实感和压迫感,开场 5 分钟就被导演铺满了。
首都到处是警察所设的卡口,对过往汽车的盘查那叫一个严厉。
哭泣的孩童、熊熊的大火、被炸烂半截身子的当地民众、被悬挂示威的尸体 ……
在外交官中,最引入注目的是这四位。
而宗大伟与成朗,则是前去支援。
先是急需撤离的同胞人数有所增长,俩人主动留在了极度危险的努米亚。
又是使馆得到消息,另一批被困同胞正在白婳(殷桃 饰)的带领下前往边境,急需支援。
但《万里归途》让 Sir 意外的却是,它毫不掩饰主角的——
他脆弱也有原因。
出生入死的事,他不是第一回干了,好不容易调岗。
更关键的是,妻子在国内待产,本来不能陪在身边的他已经够愧疚了。
为了即将出生的孩子,就算他愿意冒着险,他也必须 " 认怂 "。
就连和妻子打电话,他都假装不在努米亚,以防她担心。
这不全是平时看的电影里领盒饭的前奏吗?
在拍摄一场叛军对本国同伴痛下狠手的戏时,一名来自叙利亚的群演动情落泪。
孩子虽然不是特别清楚父亲经历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但还是扑闪着大眼睛递上纸巾。
也通过真实的生活细节,迅速拉近我们心理上的距离。
而烧毁的部分,既是当地战火的写照,也寓意着——故事未完待续,结局将由我们自己来谱写。
还有宗大伟找到中国员工藏身地点的线索,你猜是什么?
这也是《万里归途》真实而不悬浮的原因。
惨烈战争、炮火纷飞、命如草芥,你想要的关于 " 商业大片 " 的一切大场面,它几乎都可以满足你。
但更重要的是。
透过抽象的宏大叙事,去捕捉一个个具体的人。02
不仅会把人的复杂与多变、善良与脆弱,显现得淋漓尽致。
设身处地,那般不堪的、疯狂的、坚定的、勇敢的、懦弱的,哪一个会是我?
(P.S:下文涉及轻微剧透,介意的毒饭可看片后再阅读 ~)
" 面具戴久了,真成你脸了。"
在使馆,章宁是个滴水不漏的老好人。
这是我的责任
过去他是救过许多人,立下了许多功,但这些荣誉逐渐成为了他的面具,也让他丧失了真实的自我。
可以肯定的是,当这句话第三次出现,战争在电影中才不再是一个制造特效的背景板。
最后人们得到的,真的是发动战争时想要的吗?
巧的是,鲁迅也说过一句类似的话。
Sir 说过,《万里归途》最大的特点,是它在宏大叙事背后捕捉到了具体的人,有血有肉的人。
《万里归途》延续了他对人物生动的捕捉。
是的,这人物,也包括在战火中彷徨无助的外交官。
可影片几乎没有几处正面展现章宁英姿的镜头。但。
刘明辉(王迅 饰),是我国某企业在当地的小领导,表面对宗大伟很是尊重。
但背地里,却偷偷跟白婳说—— " 要是章处来,我们肯定相信他。"
同为一等秘书,他为什么就更相信章宁?难道就因为他跟白婳是夫妻?
再看一再刁难宗大伟和成朗的边境官。
身为努图边境通道的一把手,他位高权重,手下士兵也不少。
宗大伟在那碰了不知道多少个软钉子。
直到祭出章宁这张牌,才算让他决定放行。
这边,是戴着头巾的他。
举着手机打视频电话,跟妻子说自己在迪拜出差。
热情的阿拉伯人知道国人过年的传统,放鞭炮迎接他们。
他仍身处战乱中的努米亚;
戴着头巾,是为了不让妻子看到头上的伤口。
你个当爸爸的
到现在都没有时间给她想名字吗
直到听到妻子的质问和女儿的哭声,方才知道孩子已经出生,然后忙不迭地说出早已经想好的名字。
踏越艰难险阻,也要撤的侨、回的国、回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