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厦门当地A股上市公司63家(含闽灿坤B)。2021年,这些上市公司实现收入2万亿元,实现净利润仅372亿元,净利润率不足2%,盈利能力较低。导致这一局面的重要因素就在于当地上市公司的业务结构。
Wind统计发现,13家表征货物贸易和流通的上市公司贡献前述公司收入的88%(如下表所示)。利润方面,这13家公司2021年实现净利润201亿元,占厦门当地上市公司净利润的54%。2022年,这一趋势依然在延续。
经济发展依赖贸易与流通,上市公司大而不强。当地营收最高的建发股份,其2021年营收超7000亿元,这甚至超过了华为(2021年营收6400亿元),但是仅实现净利润110亿元,净利润率为1.55%。对比来看,华为2021年实现净利润超千亿元。
厦门国贸、厦门象屿等类似的上市公司也呈现与建发股份相似的盈利能力。表面来看,这些公司业务收入规模惊人,少则几百亿,多则数千亿,但是贸易业务的毛利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贸易企业主要通过作为中间商,依托业务资源、销售渠道赚取购销差价,并不挣钱。
2021年,建发股份、厦门国贸、厦门象屿供应链运营业务的毛利率仅有1.49%、1.45%、1.93%。再叠加国内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人民币升值以及供应链的阻滞(如港口物流费用的飙升)等,净利率就更低了。
尽管这些公司在产业属性上与华为显著不同,似乎不具备可比性,但是强烈的对比结果,依然向外界提示:传统的货物贸易与流通领域的明显缺陷——价值量过低,不容易形成财富积累,这会影响厦门的GDP表现。
不容否认,厦门当地也有一些优秀上市公司。如法拉电子、吉比特等这样的优秀科技型企业。以法拉电子为例,这是一家生产电子设备、仪器和元件的公司,成立于1998年。法拉电子的产品广泛应用于通讯、家电、新能源汽车等领域,2021年实现营收28亿元,实现净利润8亿元,净利润率高达28%,远超厦门当地上市公司平均水平,更超过前述的物流与贸易品类公司。不过,总体来看,他们的规模还是太小了,厦门还需要更多的这样的“法拉电子”。
厦门当前的产业格局造成两个缺陷,这一格局也凸显其发展创新经济以及制造业的必要性。
其一,厦门经济容易受到全球贸易量的影响。全球贸易增速放缓,会制约贸易类公司的营收状况,进而影响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从而最终影响地方经济发展。世界贸易组织预计2022年全球贸易额仅增长3%。
其二,制造业成色不足,产业经济缺乏纵深,约束贸易发展的高度。厦门政府此前亦表示,厦门市产业结构的局限性导致工业产业链缺乏下游终端配套,“十三五”期间,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厦门,被称为旅游界的“网红”。阳光沙滩、南洋骑楼、鼓浪屿、厦门大学、沙茶面,作为一座高颜值的海岛城市、文艺小清新眼中的圣地,厦门的名气甚至一度超过了省会福州。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厦门也不例外,当地温润的海水也造就了厦门人温和的个性。厦门人民说话声音不大,柔和软糯;若遇事求助,厦门人的热心或让你受宠若惊。不同于粤语是广东城市的主流通用语言,厦门人在日常社会交往中一般都使用普通话,由此可见厦门的包容度。
如今,这座城市也有着自己的“烦恼”,这便是其高房价。
从房价看,厦门是妥妥的一线城市,仅次于深圳、北京、上海,是中国房价第四城。根据2022年8月的最新数据,厦门房价达到49836元/㎡,比第六名广州还要高出23%。厦门高房价的直接推手是有限的土地,整个福建被形容为“八山一水一分田”。尤其是厦门岛内,可谓寸土寸金。
从人口规模、GDP总量等角度来看,厦门又不像一线城市。
人口方面,截至2021年底,福州与泉州的人口规模都超过了800万,厦门人口仅528万。GDP方面,近十年,尽管厦门的GDP一直稳定在省内第三名,但低于泉州和福州。2021年厦门的GDP达到7034亿元,排名全国第34名,而福州、泉州2020年就已经突破万亿,2021年福州GDP达到11324亿元,排名全国第20名,泉州GDP达到11304亿元,排名全国第21名。
对比同为经济特区的深圳,如今GDP已经突破3万亿元,厦门不足深圳的四分之一。“深圳和香港的联系显然更加紧密。”市民吴先生直言。
厦门岛内的高房价,与岛内外发展不平衡有关。厦门最早的老市区只囿于岛内西南角——轮渡、中山路、厦门大学一带,出了火车站就是农田。之后由于土地稀缺,厦门开始向海要地、填海造陆。而厦门版图的又一次重要“打开”,是将管辖范围拓展到岛外——祖国大陆腹地,从岛内100多平方公里到约1700平方公里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