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厦门岛的医疗和教育资源、城市建设高度集中在158平方公里的本岛,岛内外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差较大。近几年来,政府为了推进岛内外一体化进程,先后建成“四桥两隧道”,从四面八方将这座岛城与外连接;鼓励工业企业把生产环节迁到岛外;在岛外设立名校分校区。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岛内外的差距。
厦门的高房价劝退了不少厦年轻人。根据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监测的重点100城来看,2022上半年百城房价收入比为12,而厦门达到了28.2,排名全国第五。这意味着,在厦门,光靠工资收入,你可能需要不吃不喝28年,才能买得起一间容身之所。
早年间,厦门的房租水平低于房价。对年轻人来说,厦门的租金相比一线城市还是很有吸引力。但近年厦门岛内城中村相继拆迁,租金经历了几轮快速上涨。
“在厦门两年,工资每月六千出头,租个岛内单间加上水电物业就要1600,生活费1500,工资扣掉这些基本存不了什么钱。”来自漳州的陆泽(化名)动了回老家的念头。
“公司留不住人。高房价透支了厦门未来发展,一定程度上造成人才流失。”有上市公司高管感到焦虑。
开放的政策以及对外资的积极利用,驱动了厦门经济过去几十年的快速增长。过去四十余年,厦门GDP年均增长率超过15%。
从厦门的产业发展来看,在上世纪90年代,厦门的支柱产业是电子、机械和化工。工业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支柱,形成了飞机维修、钨制品、感光材料三个在国际上有影响的工业生产基地,也诞生了厦华彩电、厦新、厦工机械、金龙客车等一大堆知名实业公司。
多少令人遗憾,这些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时代发展转型的浪潮中,有些品牌已走向没落,有些近年发展稍显乏力。
“厦门有过不少知名企业,但好像一直没有出现影响力较大的特色产业集群。没有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就意味着较少的工作机会,导致人才吸引力的不足。”有企业人士提出了自己的担忧。
厦门政府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近些年,厦门也在努力推动科技与创新。据《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下称《纲要》),厦门将“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中心。
《纲要》还强调,到2025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5%、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45%、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21.47件。厦门将全力打造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与健康、新材料总部经济集聚区。
创新驱动战略下,厦门先后崛起了美亚柏科、美图秀秀、吉比特、美柚股份、咪咕动漫等一批新经济企业;华为鲲鹏生态基地、字节跳动、美团、瑞幸咖啡、神州优车、趣店等一批互联网项目相继落户这座城市。
新能源方面,厦门积极引入包括宁德时代、中创新航这样的公司,实现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方面的突破。信息技术方面,厦门引导天马微电子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项目在厦门落地,这一项目总投资达480亿元。此外,浪潮南方总部制造基地落户厦门,2020年浪潮产线正式量产。
厦门还积极打造国际旅游城市,并把目光投向了影视业。不少影视作品在厦门取景拍摄,为厦门再次打开了知名度。2019年-2028年,金鸡奖将连续十年落户厦门,成为带动厦门影视产业发展的重要契机。全国第一个专业的短视频产业基地落地厦门,助力厦门在数字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发展。
但是旅游业存在过度开发的现象。以鼓浪屿为例,鼓浪屿早期是以社区居住为主,鲜有游客上岛。如今的鼓浪屿商业氛围浓厚,岛上聚集了大量民宿、特色小店和咖啡厅,网红元素众多。不少鼓浪屿原住民已决定离开。
“现在鼓浪屿已丧失了社区的功能。政府一心打造旅游业,将部分产业配套外迁,医疗和教育资源也在流失,再加上交通问题,鼓浪屿现在已经不适合居民居住。从鼓浪屿到厦门岛内要乘船,一旦遇上起雾或台风天,渡轮只能停航,给出行带来不便。”一位已搬迁至岛内的鼓浪屿原住民表示惋惜。
近几年厦门聚焦总部经济,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了一批实力总部企业落户,尤其是泉州的体育用品和鞋服企业。漫步在厦门环岛路观音山商务营运中心,一栋栋风格各异的现代写字楼拔地而起,安踏、七匹狼、特步、匹克等品牌标识十分醒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