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稍微有点敏感度的名人都知道,有两样东西沾不得,一样是P2P,一样是燕窝。
因为前者名声扫地的明星们,足够此处省略一百字了。后者之痛,曾经的快手一哥辛巴,更有发言权:2020年10月,辛巴团队某主播因为在直播时向粉丝推荐了一款燕窝产品,被职业打假人王海质疑是糖水而非燕窝,自此风光无限的带货一哥颓了——直播间被封60天不说,据说本人也被快手限流了,为此去年底辛巴还和快手对簿公堂,彻底结束了二者如漆似胶的美好岁月。
事情到此远远还没有结束,今年的8月份,辛巴一怒之下又拉了同行刘畊宏夫妇下水,中心意思只有一个:在直播间卖“燕窝糖水”的明星网红大有人在,不止我一个。
看吧,都是一碗小小的燕窝闹得!不过辛巴搞不定的东西,有一个男人却玩的风声水起。这个男人叫黄健,是燕窝领军品牌燕之屋背后的老板。
前些天,因为三度折戟IPO,燕之屋被媒体唱衰。唱衰的内容大致为:过度宣传、过度分红、关联关系复杂、存货居高、营销打法容易模仿等等。但一片不看好声之中,有一个问题还是不可回避:燕之屋是真赚钱啊!
就拿最近三年的数据举例,招股书显示,燕之屋从2019年到2021年的营收分别是9.51亿元、12.99亿元、14.9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是7910.13万元、1.2亿元、1.67亿元。还在年年攀升不是?
再上纲上线一下,关于燕窝是智商税、营养价值类似鸡蛋的言论,媒体已经争论过多少轮了?为啥人家燕之屋还能持续经营二十多年呢?尤其是老板黄健,还经历过2011年的“毒血燕事件”。 彼时,有消费者因食用血燕之后出现呕吐现象,经过检测发现血燕内含有大量亚硝酸盐,超出国家标准33倍。作为行业领头羊的燕之屋受到了媒体的“重点关注”,《焦点访谈》甚至连做了两期节目。这样都能起死回生,细究起来,只能说黄健这个老板不简单。
和所有成功的企业家一样,黄健的性格中天然带有渴望改变的特质。1989年从福建师范大学毕业之后,他先是回到老家当了一名高中数学老师。这份工作仅仅做了三年,不安现状的他就辞职应聘进了厦门的一家韩资帐篷企业,在这家公司担任品质管理的工作。
媒体报道中,几乎查询不到黄健从事这份工作的具体年限。但结合今年《新华网》上的一则采访视频,可以大致推断,他应该是于次年,通过妹妹在新加坡的远东集团申请到了一份新工作,并做到了中国区总经理一职。
据他描述,正是在新加坡,他接触到了燕窝。通过市场调查,他发现在东南亚以及中国香港、台湾地区,食用燕窝非常盛行,而在大陆,这还是一片蓝海。1997年香港回归,他果断回国创业,联合妻子与姐姐在厦门创立了燕窝公司双丹马(燕之屋前身)。
双丹马说是一家公司,其实就是黄健将自家70多平米房子的底层,改造成一间加工房,然后把从东南亚采购过来的燕窝进行贴牌加工,然后在厦门的华联商厦租柜台售卖。黄健这一步在当时还是挺领先的,据说彼时在大陆基本都是在同仁堂等药店才有销售,进驻商场售卖的做法,换句时髦的话就叫做:消费场景转换。这一举措挺奏效,黄健的燕窝慢慢有了销量,在上海等地也有了代理商,据说2002年左右,光是上海一个地区的代销总营业额就能有千万左右。
接下来的第二步,黄健开始筹谋转变代销模式为加盟连锁模式。要知道,这种模式当时在国内才刚刚兴起,也就麦当劳、肯德基等几家跨国公司在玩,作为知名度尚不算高的企业,这一步走的算是精准且超前。
为了推出特许加盟店,他研发出了“专卖店+厨房”模式,大致思维类似于现在的线下O2O门店模式:消费者现吃、现点、现炖、3千米内保温配送上门。大约到了2007年左右,燕之屋的连锁加盟模式便基本成熟了,开始快速复制。
2011年,黄健又敏锐的找到了一个新的营销点,把之前关于燕窝的“大养肺阴”等保健功能,精准的提炼为“女性养颜美容”作为销售突破点,并且找到了当时刚刚和梁朝伟完婚的刘嘉玲作为代言人,将燕之屋打造为贵妇名媛的专属厨房,在央视以及地面媒体大打广告,迅速就引爆了市场,加盟店门店很快超过500家。
彼时,黄健也意气风发的准备好了招股书,打算赴港上市。可惜意外很快发生,轰动全国的“毒血燕事件”发生。树大招风的燕之屋成为媒体重点关注调查的对象,据报道,彼时黄健几乎跌入谷底:连开三场新闻发布会公关无效,100多个加盟商立即停止了合作,银行停贷,退货、违约等带来了2亿多元的流动资金压力,为了缓解经营危机,黄健被迫卖了原本盖总部大楼的地皮,抵押了汽车和别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