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芳,你还好吗?……现在,我正在火车上给你写信,班长说,可以往家里寄信了,大家也终于知道了,我们要去朝鲜!”轰隆隆的火车鸣笛声中,一位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正在奔赴前线的火车上写着家书。他叫王成,是千万抗美援朝战士的一员——10月6日晚,大型话剧《英雄儿女》在沪正式拉开帷幕。
话剧《英雄儿女》根据巴金小说《团圆》以及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同名电影重新创作改编,讲述上海籍志愿军战士王成、王芳兄妹相继奔赴抗美援朝战场英勇战斗,王成壮烈牺牲后,王芳在战场上与养父王复标、生父王文清重逢和团圆的故事。
剧中英雄王成手握爆破筒纵身跃入敌群的雄姿部分取材于新中国第一位特等功臣和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英雄事迹。王成牺牲前曾向世界喊出了中国军人的最强音:“为了胜利,向我开炮!”这声震吼穿越了历史的时空响彻至今,字字铿锵、振聋发聩。
相较原著小说与电影,话剧《英雄儿女》侧重展示人物的情感,他们有君子之义,有友人之情,眼里是前线的烽火连绵,心中是华夏的千里江山和这厚土之上的千万黎民。
编剧喻荣军在创作札记中写道:“今天我们赞美英雄,不仅仅是为了缅怀当年他们的事迹,更是为了弘扬英雄精神,从他们的身上汲取力量,更好地学习和生活。我们如今安宁的生活来之不易,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精心呵护、珍惜和热爱。这就是再次创作《英雄儿女》的意义所在。”
“我是上话的老观众了,今晚是第一次陪我父亲来看演出。他对儿时看过的电影《英雄儿女》难以忘怀,总会和我说起他们那时的种种。看完演出走出剧场,我听到他哼唱着《英雄赞歌》的曲调,能清晰地看见他眼眶中的泪水。”观众刘小姐说。
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上海提出“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要物资有物资,要什么有什么”。1.8万多名上海青年参加志愿军,其中1683人牺牲在朝鲜。一道奔赴朝鲜战场的还有来自上海的800多名医护人员,1200多名司机,4300名多铁路工人。在1951年6月至1952年5月的一年时间里,上海捐献款项达8491亿余元(人民币旧币),折合战斗机566架,占全国总捐献飞机数量(3700架)的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