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威太阳能眉山基地,已保障宿舍住宿2656人入住,采购及协调到位床上用品及生活配套物资1800余套,满足入住需求;
自9月30日眉山实行社会面管控以来,为了在疫情期间稳定经济,实现安全发展,全市各级、各部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开启了“防疫泡泡”模式,在“静”中“动”了起来,实现稳产保产。
10月1日,记者走访眉山市部分生产企业时发现,这些企业的生产并没有因为疫情的发生和社会面管控的实行按下暂停键,而是在严峻的疫情背景下,实现了稳定生产,交出了疫情大考的答卷。
在位于甘眉工业园区的通威太阳能眉山基地A1生产车间,纤尘不染的智能化车间里,16条生产线正在全线生产。一块块书本大小的单晶硅片,经过制绒、扩散、SE激光掺杂等10道工序后,变成了一张张高效晶硅PERC电池。
“9月30日早上6点30分,在接到关于全面加强社会面管控的通知后,我们立即开启了‘防疫泡泡’生产管理模式,组织召开紧急闭环管理保障安排会议,明确各部门工作方向及分工,各部门迅速进入应急响应状态。”据通威太阳能眉山基地负责人姚骞称,公司随即协调成都、眉山、金堂及通合基地负责人和安环、人事行政部门召开应对眉山基地闭环生产保障会议,统筹各基地资源,全力支援眉山
面对社会面管控,该公司积极协调通勤车师傅到位,目前,15辆交通车已全部到位并取得通行证。“随后,在政府部门的积极协调下,开具了员工返厂证明,往返2次接回白班员工774人,保障了80%以上的返岗率。”姚骞表示,同时,将夜班员工点对点运送至人才公寓、A区、B区宿舍,保障了夜班员工休息。
同样在“防疫泡泡”模式加持下,开足马力忙生产的,还有蒙牛乳制品(眉山)有限公司。
9月30日凌晨4点50分,在接到园区管委会通知工厂实行闭环生产管控要求后,该公司也立即进入“防疫泡泡”模式。5点30分,便开始对疫情防控人员实行闭环管控,并对员工生活用品、餐厅后勤保障、原辅料运营保障等进行了安排部署,启动工厂二级防疫应急响应。当天早上6点,该工厂员工到厂人数达179人,到厂员工各司其职,保障了厂区的正常生产。
据悉,社会面管控的第一天,该公司便如期完成了84吨的原奶接收,并顺利完成了259吨产量计划,并且,针对未来一周的生产计划制定了临时的双班倒分工和应急措施。
“一直以来,我们都秉承‘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的原则,储备了充足的防疫物资,能够保障工厂疫情防控的正常需求和在疫情应急状态下使用。”蒙牛乳制品(眉山)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海飞表示,同时,工厂还建立了成熟稳定的供货渠道,能够保证物资随时补充到位,“目前,储备的原辅料可满足10天的生产用量。”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该公司快速反应。当天上午9点30分,公司便到货了2车餐厅食材,上午10点,120床棉被及枕套、120套牙刷洗漱用品等驻厂所需物资也陆续到厂。
“我们餐厅全天候为员工免费提供4顿可口的餐食,每天还会组织下班休息后的员工开展篮球比赛、电影观看等活动,提高员工驻厂工作的积极性,让员工有事干、有事想。”李海飞称,同时,将购买的后勤被褥等物资统一安排到4个点位供员工休息,消除了驻厂保供员工的生活、生产后勤顾虑。
与此同时,通威太阳能眉山基地也通过积极协调,收到了来自金堂、通合基地等支援的被子、洗漱用品等防疫物资共计3815件、紧急储备生活用品1000件,并紧急采购了棕垫500余条、四件套等床上用品500套,合计1800余套,保障员工顺利入住宿舍。
“为保证白夜班人员正常用餐,食堂从9月30日早餐起,便延长了每餐开餐时间,各档口及菜品保持不变,今天,现场便实现了4541人次的就餐保障。”姚骞表示,此前,面对四川各地疫情的侵袭,眉山基地食堂提前启用二楼冻库,提前储备了充足的原材料,可以满足30天正常供给。
在通知社会面管控后,很多企业都面临着人员、物资的保障难题。
“我们在收集企业需求的时候了解到,通威太阳能眉山基地现有宿舍大概可以保障1300人的住宿,为了保障正常生产,还存在1800人的住宿缺口。”眉山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随即,相关部门和园区积极开展对接,为该基地协调了人才公寓576个房间、1655人提前入住,并派驻了水电及物业人员开展现场保障。此外,保障生产、生活的通行证也迅速发放到位,有效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