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档可谓热闹非凡,大量优秀电影扎堆上映。去年因为疫情沉寂了大半年的电影市场积蓄了很强能量,所有影片都像趁着春节档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其中有因为疫情硬是拖了一年的《唐人街探案3》,也有每年都出一部的《熊出没》系列,还有先前并不被人抱有太高期待的《你好,李焕英》。
一部影片在上映前,总会开展各种宣传造势活动。宣发预算多的就多宣传宣传,预算少的就自己寻找机会宣传。
这些宣发活动的成果都会体现在一部影片的预售数据上。过高的预售票房是一把双刃剑,观众过高的预期会太高预售票房,影片符合观众预期的话,观众会觉得未卜先知,获得观影和预测的双重体验。
如果影片仅仅是合格作品,并没有达到观众的预期,那么观众就会产生心理落差,影片口碑也会随之崩塌。
等到影片上映的时候,就像丑媳妇见公婆。影响票房成绩的就不仅是影片的宣发,更多是观众们的口碑。
靠着口碑完成票房逆袭的影片很多,目前中国内地总票房排名第二的《哪吒之魔童降世》(2022)当年正是靠着观众们的超强口碑,累计票房503502万元,一步一步登上亚军宝座。
两年前的事情仿佛就在昨天,历史在今天又一次上演。
《你好,李焕英》靠着过硬影片素质,创下超好口碑。影片的排片率也因此提升,上座率十分可观。观众们也是通过一张张票,促成了该片超强票房成绩。
这样的好成绩还仅仅是该片上映15天取得的,如果上映满一个月,或者像其他电影一样延长秘钥2个月的话,冲击第二名甚至创造总票房新纪录也完全有可能。
《你好,李焕英》的高口碑除了体现在总票房上,还可以从单日票房排名看出一二。在下表中,《唐3》超高预售和单日票房下跌速度同样肉眼可见。
《你好,李焕英》从第二天开始票房一路上涨,第3天至第7天直接杀入单日票房榜前15位。如果不是口碑和质量双过硬,绝不可能取得这样的成绩。
贾玲用她的处女作长片向世界证明了中国内地市场的无限可能。
《你好,李焕英》仅在内地票房的成绩就可以挑战国外导演的全球票房成绩,这证明了中国内地电影市场的实力。用中国内地的票房和全球票房对比,本身就说明了内地市场的强大。以后任何商业片,想要取得好成绩,都要掂量掂量自己的内容表达和价值观诉求,能不能对中国内地的胃口。就像有的电影暗戳戳的乳化,还想舔着脸来赚钱,真的是猪油蒙了心。
另外人红是非多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你好,李焕英》获得巨大成功后,随着而来的是很多批评意见。
言之有物的意见值得听取,有助于创作者提高创作水平,而恶意中伤的无脑言论就要坚决无视。
还有一种就是同行冤家找来的职业黑子,表面看起来很有道理,其实都是一派胡言。
《你好,李焕英》是一部本身素质过瘾、口碑过硬的好电影,没看过的观众要趁着上映期内赶紧看看。
后面说说电影内的内容,会有一些剧透,建议看过影片后,大家一起讨论。
在观影前,我就在《王牌对王牌》上看到贾玲、沈腾的宣传活动,知道了这是一部贾玲拍给去世母亲的电影作品,因此我也早早准备好纸巾,准备在观影的时候擦擦。
可能人的年纪大了,泪点也会随之降低。我在看到贾玲在病床前泣不成声的时候,泪水就跑了出来。
贾玲在节目中说过自己母亲意外去世的故事,她当时只是接到姐夫的电话,被告知“妈走了”,自己没有能够赶上看母亲最后一眼。因此在片中,贾玲完全是将这段戏当做弥补遗憾,是真情实感流露,单靠演戏是演不出这种效果的。
小品讲的就是自己穿越到母亲年轻的时代,遇到了母亲,然后帮妈妈追求初恋的故事。小品中演贾玲母亲的就是张小斐,演父亲的是陈赫。
改编成电影后,故事得到进一步充实。在帮助母亲追求初恋的时候,贾玲的出发点也变为了让母亲高兴。毕竟,一切都是浮云,只有开心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贾晓玲的遭遇可以引起很多人共鸣,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她和普罗大众一样,都是一位普通人。
普通家庭普通人的生活可不就是普通嘛,普通也就意味着普遍。发生在贾晓玲身上的故事,同样会发生在你我他身上。
贾晓玲或许脸蛋不漂亮、身材不婀娜、头脑不聪明、成绩不拔尖,这就像芸芸众生一样。不可能人人都是千万富豪、行业大拿,像你我一样的普通人才是这个社会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