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人物大家都耳熟能详,但是除了堵枪眼这个壮举,对其他东西似乎又所知不多。包括我自己接手这个项目之前,都不知道黄继光之前是做通信员的,包括通信员在战场上是什么职责,会遇到什么危险,也不太了解。”周润泽说,通过查阅大量史料,他们获知黄继光10岁出头就遭遇父亲去世的变故,被迫到地主家打工抵债。在苦难中挣扎的母亲告诉他,长大后一定要为穷苦人翻身尽心出力。最后,创作团队抓住黄继光与母亲关系的小切口,通过生长环境去展现他是如何从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特级英雄的。
电影用较多笔墨讲述了黄继光参军入伍前的情节,通过描绘他的家庭背景和参军背景,传递抗美援朝战争与“保家卫国”之间的情感联结;影片还勾勒了黄继光从通信员到战斗英雄的心路历程。
范咏戈说,影片把黄继光这个人物塑造得非常立体,堵枪眼这个是众所周知的,但是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如何在很短时间内实现转变,实际上这个厚度电影揭示出来了,包括用他和母亲的通信,他对家乡的牵挂,要报共产党解放他家乡的恩,所以他才有这个动力。“这样从一个普通人的视角去还原英雄黄继光是怎样炼成的,就能让英雄走进观众心里。”叶航也认为,影片带有当下主流电影的新特质,重视对人性、人情的摹写,通过小切口、新视角去刻画英雄形象。
该片精心打磨,从策划到上映历时4年多,远超很多网络电影的创作时间。周润泽告诉记者,《特级英雄黄继光》根据真实故事改编,需要用心还原真实,而“真实”是多方面的,“不仅情节要真实,战场环境、战斗过程要真实,战争涉及的时间、地点、道具、枪械等也都要真实。”
“拍摄过程中,为还原战争场面,我们去了很多地方,包括东北、山东,最后在河南一个山区,找到一个合适的取景地。我们邀请了军事指导专家,对演员进行培训,对任何军事动作都抱着严谨态度,围绕战斗中的阵地、战壕、暗堡,一遍遍推演战斗过程,让演员切身体会志愿军战士是怎样生活战斗的。”该片总监制、出品人阴超说。
从《战狼2》《红海行动》到《万里归途》《特级英雄黄继光》,题材再获突破
“万里归途足足326713步,这记录的不是步数,而是生的希望,看到了创造奇迹的中国人。”看过《万里归途》,观众们提及最多的感受集中在三个关键词:真实、震撼、感动。
“祖国不会放弃任何一位同胞,我们一定带大家回家。”影片中,李雪健饰演的大使用沙哑嗓音发出的郑重承诺,让银幕前无数人瞬间破防。
有人感叹:“代入感太强了,感觉枪声爆炸声就在耳边,仿佛跟着同胞们经历了一场劫后余生。”还有人说:“全程为他们悬着一颗心,好几次都忍不住屏息握拳,直到听到飞机广播,这颗心才尘埃落定。”
关于撤侨的场景,《战狼2》《红海行动》等影片曾有所展现。《万里归途》和《战狼2》《红海行动》等影片同中有异,均涉及海外撤侨,但它的新意在于由武到文,从动作、视觉为主转移到文戏、心理为主,其真实性得到了业内人士认可。
电影首映礼上,一位曾在驻外大使馆任职的外交人员分享观影感受时哽咽落泪:“我在国外的时候也遇到了战乱,当时我们被困在使馆里面,坚持了八天八夜,使馆直接就成了前线。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信念,哪怕是最后一个中国人,都要救出来!散落在各地的中国人,一个都不能放弃。”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秘书长胡建礼认为,《万里归途》叙事方式让人眼前一亮。张译饰演的外交官宗大伟,一出场并非自带主角光环,而是急着回国陪伴待产的妻子,只因同事被流弹击中丧生,他不得不承担起营救侨民的任务。面临困境,他和年轻同事成朗冒着枪林弹雨,应对各种突发状况,虽然一度有分歧有误会,却最终互相理解,携手把同胞安全带回了家。
相较于此前的撤侨题材作品,《万里归途》颇有创新。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刘俊认为,不同于以往从军人视角讲述撤侨故事,影片以外交官的视角展开故事,他们经历战争却又不能动用武器,只能运用自己的勇气和智慧以文制武,这种反差感很有戏剧张力;对于人物的刻画更加丰富,更接近真实的外交工作状态,如宗大伟面对危险、困难,也会如常人一样害怕、紧张、踌躇,再如外交工作者也会面临工作和生活的矛盾、情感的纠葛取舍;叙事结构上悬念迭起,影片的矛盾和悬念比较多,很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