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归途》获得票房成功,源于其敏锐的题材触觉、巧妙的叙事技巧和整体上的质量保证。”叶航称,影片中,外交官利用极其有限的资源成功地把同胞带回祖国,靠的是自己的智慧和勇气。这样一种主人公更接近平凡的普通人,故事也更具有真实质感和动人力量。
“《万里归途》的成功有很强的时代烙印,是中国强大起来后国民集体自信心增强的集中反映。”胡建礼说。
用银幕礼赞时代,为人民奉献更优质的精神食粮
吴冠平注意到,今年的国庆档影片大多以人类某种困难处境作为叙事背景和氛围。《万里归途》的撤侨,《平凡英雄》的紧急救治,《钢铁意志》的白手创业,《搜救》的深山救难,几部主打新片都讲述了面临不可抗力的巨大挑战时,人的坚强意志和崇高境界所能创造的物质奇迹与精神升华。
“这与前两年国庆档大片以历史故事的讲述情动观众的家国情怀有了新的变化。”吴冠平说,主题性电影正在突破题材和事件的表层观照,转为通过对情感的细腻刻画传达人性的精神高度。
近年来,新主流电影不断创新,《湄公河行动》《战狼2》《红海行动》《攀登者》《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金刚川》《夺冠》《长津湖》等佳作迭出。
“这些作品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吴冠平说,它们之所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是因为其通过艺术的方式,呈现出了全新的思想内容。例如国家认同作为中国近十年最有信念感的价值观,与中国国力增强和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突出作用的地位密不可分。这样的影像表达在过往的中国电影中不曾有过。
“如果说传统主旋律电影是‘宏大的主题用宏大的方式去呈现’,那么新主流电影则是‘宏大的主题用细节去呈现’。”刘俊举例称,张艺谋执导的电影《狙击手》,就是选择了一个小切口,展现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一小队狙击手、小规模的战斗、小场面的拉锯,故事也发生在较短的一天之内。但小切口和小侧面却产生了巨大的艺术感染力:作品呈现了激烈程度、对抗程度极高的叙事效果,对观众具有强大的催泪作用。
“经过这些年的不断摸索和电影工业的日渐成熟,电影人找到了新主流大片打开观众的窍门。以小切口折射大主题、以小人物呈现大时代。这样更有代入感和贴近性,能让每个观众都感受到: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胡建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