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事实上确是,花木兰的姓氏、籍贯等,史书并无确载。直到明代文学家徐渭将《木兰诗》改编为《雌木兰替父从军》后,花木兰的身世才“明晰”起来:剧中自称“妾身姓花名木兰,祖上在西汉时,以六郡良家子,世住河北魏郡。俺父亲名弧字桑之,平生好武能文,旧时也做一个有名的千夫长。”自此,木兰的父亲叫花弧,姐姐叫花木莲,弟弟叫花雄,母亲是花袁氏。
由此可以看出,“花木兰”是被人为一点点造就的。但是,人们宁愿相信历史上有这么一位女英雄,在心中一千遍一万次地构想她的英姿,而不愿怀疑。就连唐朝的皇帝也为花木兰的忠孝节义所感动,而追封花木兰为“孝烈将军”。
只是,这不能怨专家,怨就怨中国人都一颗向尚善向美的心,美好的事物总不妒忌心打破——不管是真的,还是假的。就像,如今把“故事”当成“新闻”来写的事,在网上也还有不少吧?
而老黄的看法却是,花木兰之所以能在男性如云的军营里避过大家的眼睛,安然度过12年,答案只有一个,史上本无花木兰,花木兰替父从军只是古人的一个励志故事,花木兰本身也只是个文学人物形象,。对于史实的探研,并不影响花木兰精神的宏扬。只是一家之言,并无否定花木兰之意,大家可以理性探讨,别搞人身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