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络 > 热门事件

17岁女孩从未因受伤哭泣 进高校走职业足球育人空间广阔

常驻编辑 热门事件 2022-10-09 广阔   高校   女孩   足球   职业

北京时间10月7日是国庆节假期的最后一天,第一届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女子高中年龄段U17组排位赛也结束了这一阶段的争夺,而该年龄段最终的总决赛将在杭州足管中心女足和山东足协济南市历城二中之间展开。

这群17岁的女孩儿风华正茂,在其他同龄人都在埋头苦读、为人生第一个十字路口做抉择的时候,她们却比其他人付出更多一倍的努力,追求着自己的未来。风吹日晒、伤病疼痛都未能让她们落下泪水,吸引她们奔驰在绿茵场的动力,是一同争夺的荣誉;而能让她们落泪的,只有失利的瞬间。

从11岁央求父母踢球的女孩儿到拥有梦想的少女

在上海体校和山东济南历城二中的全国总决赛第五轮角逐中,比赛格外焦灼。上海女足在最后时刻扳平比分,却在随后六轮的点球大战中憾负。

这场比赛中率先为上海体校女足攻破大门的姑娘叫吕晓海,之前一直有伤病在身。当问到她最近一次伤病是什么时候时,姑娘淡定地说:“我现在就还在伤病中。”

虽然这次中青赛全国总决赛的赛程密集,强度大,但肩部有伤的吕晓海却只是想利用一切能上场的机会,顾不上自己的伤病。

去年肩部受伤后,虽然手术康复需要一定的时间,但她同样没有给自己太多休息的时间,就马上回到队里。“因为那个时候面临队内的各种选拔,我不想自己被落下,只休息了一个月就回到队里。结果回来后,自己又受伤了。”17岁就因为踢球经历伤病,没有父母不心疼,但吕晓海就像小时候坚定选择足球一样,面对伤病没有动摇。

跟她有一样的经历的还有队友陈叶婷。虽然没有经历手术,却受半月板沉积伤病的折磨,这甚至比手术还要折磨人,因为每天训练都会要面对疼痛。

会因为这样的伤病哭么?陈叶婷想了想,回忆自己小的时候会因为自己的失误哭,长大后会因为输球哭。被伤病折磨期间有时也会哭,但都不是因为疼痛,而是看到别人都在正常训练,而自己因为伤病耽误训练,着急得哭。

11岁那年,陈叶婷第一次接触足球,在这之前父母都是在给她按文艺路线培养,让她学跳舞。但偏偏她在学校里踢了一次足球之后,那种在球场上奔跑的感觉就让她有了兴趣。回家之后,就开始洗脑式天天跟父母念叨“我要踢球”“我要踢球”,抵挡不住她的洗脑,父母也就答应了她。直到现在,即将成年,陈叶婷还是没有后悔自己的决定。

而在杭州足管中心女足也有这样一对双胞胎姐妹金嘉欣和金嘉怡,从未继承父母什么运动基因,但两个姑娘却特别有天分。很小的时候,就因为跑步速度快,被选上了学校的田径队。之后,市里面的一次选拔,因为姐妹俩跑步很快,就被选中去踢了足球。

一个女儿去踢球当家长的都会心疼,更何况两个女儿都要一起去踢球。一开始父母也并不同意,但姐妹俩却联手一起坚定了踢球的心,就一起说服了父母支持她们去踢球。

如今,姐妹二人一个踢前锋一个踢中后卫,前后呼应。当她们在一场比赛中共同创造一个进球的时候,都会特别开心。她们说这可能就是姐妹的心电感应,就连喜欢的球星都是一样的,两个人一直拿浙江师姐吴海燕作为自己的偶像。

17岁,每个人都即将站在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但她们却早已经坚定了自己的路——成为职业球员。一如6、7年前的初心。

在和山东足协济南市历城二中的最后一轮比赛中,上海体校女足的小姑娘们在最后时刻扳平比分,又在点球大战中坚持到了第五轮,第六个点球被对方门将扑出,最终无缘决赛。

比赛下来,主教练姜健俊虽然觉得遗憾,但姑娘们能够打成这样,他已经很欣慰:“过程很艰苦,到了点球阶段,其实看的就不是实力了。完全看的是心理。”

姜健俊球员生涯都生活在北京八一队,和隋东亮那批球员都是队友。转业之后,就来到上海体校担任女足的教练, 81年那一批女足球员他就带过。现在国家队中大部分上海球员也都曾经是他的队员。

上海体校虽然是传统体校的教育模式,但是作为足球教研组组长,姜健俊却从来不认为也不愿意把校园足球的模式和传统体校的模式区别看待:“我们是体校,体校就是学校,孩子们的文化课都是和同龄人同步的,只是在完成学业的前提下,进行训练。”

这次中青赛U17女足的比赛是在十一假期前进行的,等比赛结束回到上海,基本假期也就结束了。孩子们十一假期前的课程就要回去重新补上。“对于学习方面,我们是绝不放松的,读书育人这是学校的根本。为了确保孩子学业,我们回去后也会多拿出一些训练时间,给她们尽快把落下的课补上。”姜健俊这样表示。

相关阅读:

  • 兔心胸广阔,有容人之量,聪明机巧
  • 新能源板块大热
  • 美媒:“精准农业”技术前景广阔
  • 四川长虹董秘回复:2022年,长虹佳华会和华为一起开拓商业
  • 中国首位F1正式车手周冠宇出任汇丰中国品牌大使
  • 你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 人生失意时,古人是如何勉励自己的?我们也得有这样的心态
  • 大陆广阔市场助力台青转换“赛道”逐梦新业态
  • 2021年中泰两国贸易额首次突破千亿美元
  • 平凡还是不平凡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