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袁世凯的建议,隆裕皇太后于1月17日召开宗室王公御前会议,讨论是否同意南方的共和,以及如何应对等问题。早已被南方革命党人深刻影响的庆亲王奕劻和贝勒溥伦在会议上主张朝廷主动退位,颁布共和,化被动为主动,一定会为朝廷为皇室赢得体面、尊严和实在的利益。此后几天的会议虽然争论得很激烈,但都拿不出实在的办法。
大清王朝至此已经毫无办法了,但让朝廷主动考虑怎样结束朝政,怎样停止政治运行,也确实是大难题,因为历史上还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形,所以不管朝廷如何恐慌,其实都在等待着偶然的突发的致命一击。1月26日,大清国会办剿抚事宜第一军总统官段祺瑞率清军将领姜桂题、张勋、何宗莲、段芝贵、倪嗣冲、王占元、曹锟等四十六人联名致电内阁代奏,痛陈利害,恳请朝廷立定共和政体,以巩皇位而奠大局,明降谕旨,宣誓中外。这致命一击对于清政府来说虽然太过沉重,但实际上还真的让清政府解了套,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皇室的尊严体面和这些北洋将领所说的“巩皇位而奠大局”。
2月12日,隆裕皇太后忍痛连发三道诏书:一为清帝退位诏,二为公布优待条例诏,三是劝谕臣民诏。在这些文件中,皇太后表示现在全国人民多倾向于共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因为朝廷不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所以根据国内外大势判断,做出这个艰难的决定,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袁世凯前经资政院选举为总理大臣,当兹新旧代谢之际,宜有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南方革命党人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我和皇帝得以退处宽闲,悠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