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络 > 热门事件

国家疾控局:不能以“静默”代替管控!何时能回归正常生活?梁万年回应!吴尊友:中国人受新冠影响全球最小 | 每经网

常驻编辑 热门事件 2022-10-14

近三年来的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些,为什么能做到?因为我们国家有强大组织动员能力,有制度优势,中国老百姓的利他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我们利用信息化的优势,以及中国卫生健康系统相应的防控和救治能力,同时我们的物质保障、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疫情防控这些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锤炼,有强大的基础,这些是中国的优势。具备了这些条件和能力,应该坚持“动态清零”,最终战胜疾病,用最少的生命损失和代价来换取最终胜利。

如果说我们完全学习国外所谓的“躺平”,那么结果肯定是中国人群将会有大量的感染,大量的感染势必会造成大量的重症和大量的死亡。这和中国的文化,和我们的抗疫理念是不相容的。

吴尊友介绍,“动态清零”是控制急性传染病的总原则,也是新冠防控的总方针。过去近三年时间里,我国先后发生了三百多起境外输入引发的本地疫情,这些疫情都得到了很好控制。实践证明,“动态清零”总方针是科学的,防控效果是显著的,是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目前,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

疫情从高流行的地区向低流行的地区蔓延扩散,就像水从高位向低位流动一样,是传染病流行扩散的一种自然规律。武汉疫情控制后,我国又出现了境外输入引发的本地疫情,所以我国确定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疫情防控总策略。实践证明,我国的新冠防控总策略是科学的、是有效的。

吴尊友介绍,新冠流行近三年,全球每个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从发病和死亡两个指标看,相比较而言,中国人受到新冠的影响是全球最小的。

他从两个视角进行了比较:一是和美国进行比较,一是和全球进行比较。

截至10月10日,世界卫生组织网站公布,美国累计报告病例95260865人,死亡1050195例。中国本土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54066例,无症状感染者755048例,感染总数1009114例,死亡5226例。中国本土的新冠感染率为每10万人口70人,是美国的1/483;中国本土的新冠死亡率为每10万人口0.4人,是美国的1/785。

中国人口占全球的比例是18.32%,新冠发病数占全球的比例是0.16%;按照百万人口计算发病率,发病率是全球的1/112;死亡人数占全球的0.08%;按照百万人口计算死亡率,死亡率是全球的1/229。

“无论是与美国疫情防控效果进行比较,还是与全球总体疫情防控效果进行比较,中国都是绝对的优等生,我们没有理由不自信,没有理由怀疑我们的防控策略。”

关于近期在国内出现的奥密克戎BF.7亚分支的相关情况,中国疾控中心病毒学首席专家董小平13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介绍,BF.7亚分支实际上是BA.5.2.1.7的缩写,是奥密克戎BA.5变异株的一种衍化分支。

BF.7进化分支在9月不断被检出以来,在许多国家已经逐渐成为常见的毒株,全球的占比从9月下旬的3.5%左右增加到上周的11%左右。

与其他一些奥密克戎进化分支比如BA.2、BA.5刚刚出现的时候相似,BF.7亚分支呈现出了较强的传播能力,是否能够成为全球范围内下一个优势流行毒株,还需要进一步观察。BF.7进化分支在致病力方面没有出现明显的改变。

关于新冠后遗症的相关问题,吴尊友表示,新冠后遗症又叫新冠长期症状,世界卫生组织在2021年10月份给出的临床定义,新冠后遗症通常发生在感染新冠发病后的3个月内,可以是急性感染康复后出现某些新症状,或者原先急性感染期某些症状持续存在,症状至少持续2个月,可以反复发生,并且无法由其他诊断来解释。

根据全球研究结果,新冠后遗症覆盖范围较广的健康问题,包括乏力或疲倦、思维困难或不能集中精力、呼吸急促或困难、头痛、头晕、心跳加速、胸口疼痛、咳嗽、关节或肌肉疼痛、抑郁或焦虑、发热、嗅觉或味觉丧失等等。这些症状可以持续数周、数月甚至更长时间。

新冠后遗症常见于重症病例,但也可以发生在轻症病例。接种过疫苗的人,感染新冠后患后遗症的风险要低于那些没有接种过疫苗的人。吴尊友表示,预防新冠后遗症最好的方法就是预防新冠病毒感染。6MK拜客生活常识网

相关阅读:

暂无相关信息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