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俄军也有卫星侦察能力,只不过俄罗斯现在天上的卫星数量不行,恐怕难堪大任。
所以俄罗斯可能需要通过购买商业卫星照片,或者请求其他拥有强大卫星侦察能力国家的帮助——只不过这种事到底能做到什么程度,是很难讲的。
俄军已经完成了至少一条横跨第聂伯河的浮桥,而他们采购的浮桥套件足够再建造好几条
这取决于俄军是否有坚定的决心了。
在最不利的情况下,俄军可以退守已经人去楼空的赫尔松市,在这里进行一场“斯大林格勒”战役。但乌军未必有决心强攻赫尔松。
目前俄军和乌军在赫尔松当面的兵力约为2万对4万,乌军的兵力优势不够大,围攻行动必然会演变成围绕城市废墟的大规模短兵相接,这样的围攻战,除了兵力优势,更重要的是火力优势。
目前随着俄军开始大量投入巡飞弹,巡航导弹的产量也有起色,实际上针对这些纵深目标的打击已经不必依赖部署到前沿的重型火炮,而可以从第聂伯河左岸发起远程打击,这也相当程度上降低了对于后勤的负担。
在这种情况下,乌军的远程火力被俄军稳压一头,围攻行动会非常困难。
事实上,乌军甚至未必能将俄军压缩到赫尔松市,目前在赫尔松外围的战斗对于以M113装甲车为主要装备的乌军来说已经是损兵折将而难以推进了。
况且,随着赫尔松俄军防御圈越来越小,他们的兵力也更加密集,乌军即使投入大量坦克也将难以取得如同此前一样的突破了。
但即使如此,防御赫尔松对于苏洛维金来说也不是一个容易下的决心。
因为毕竟总体来说俄军是以劣势兵力抵抗数量优势的敌军,而且尽管乌军相当一部分部队是水平较差的国土防卫旅,但毕竟他们手里还是有若干个已经得到很大加强并且在前一阶段作战中已经建立了信心敢打敢拼的正规军旅的,要和这些部队硬碰硬,双方的伤亡比肯定不会再那么好看。
最糟糕的情况,是一旦乌军沿第聂伯河取得突破,那么2万俄军失去退路,或者说只能用轮渡撤退的话,那损失可就要比之前在哈尔科夫和红利曼严重得多了。
所以可以想见,应该俄罗斯方面也有不少意见,会觉得死守赫尔松有一定风险。
但放弃赫尔松对于俄军的总体局面来说会有很大损失。仅仅控制左岸地区将无法确保新卡霍夫卡水电站和扎波罗热核电站的安全。一旦乌军摧毁新卡霍夫卡大坝,瞬间就会水淹七军,俄军再想过第聂伯河可就没那么容易了,而扎波罗热核电站一旦被炸毁,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至于政治上,丢失刚刚宣布加入俄罗斯的赫尔松州首府,对于俄罗斯来说也是不可接受的。
在这几方面的压力下,现在俄罗斯的政治、军事双方面决策应该是终于能够达成一致了,而且客观上看也确实有守住的能力,那么,至少从一般的军事政治逻辑来讲,俄军将很可能下决心,死守赫尔松。
但是赫尔松和斯大林格勒也有不同之处,具体而言,就是俄军不太容易在其他方向突破第聂伯河,然后合围乌军进攻部队。
扎波罗热目前俄军压力一样也很大,要想夺取扎波罗热市,渡过第聂伯河,俄军需要更多的兵力,但 目前俄军动员部队的动员速度显然没有之前预料的快。
毕竟苏联的三级动员体制在俄罗斯已经荒废多时,而乌克兰通过八年的乌东“轮战”,积累了大量上过战场的军人,双方至少到目前为止,动员速度是没法比的。
俄罗斯的动员部队号称二十万,目前真正能上前线的,只能是用来补充前线部队的几万人,而更多新组建的部队,恐怕尚需时日才能上战场。
所以俄军不可能在赫尔松和乌克兰军队绞肉的同时,在后方组织起一支足够强大的反击部队在第聂伯河上其他地点取得突破,渡河合围乌军。
所以对于俄军来说,在赫尔松仍然是以固守为主要作战方式,利用防御作战的优势大量消耗乌军的部队。
但这种行动是很被动的,乌军如果又在几次大规模的试探攻击之后就停止了进攻,将部队转到其他方向上发起行动,俄军依然是被动的。
不过,上述这些分析中,大家都要注意一个点,那就是目前乌克兰泥季尚未结束,土地尚未被冻硬。因此乌军和俄军都不会尝试用装甲部队进行快速穿插合围。所谓一周内拿下赫尔松也只能是乌军的大话。
按照目前的天气预报,一直到10月底,战场上的每日平均气温仍然会在摄氏10度左右,也就是说泥泞还没有到结束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