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实际上可能才是目前战场上压倒性的问题,在泥泞中乌克兰军队“一脚油门就冲上去”的进攻方式将会受到严重的限制,而已经被高度压缩的俄军还有没有一个薄弱点让乌军突破,那就更是至少说也是很可疑。
综上,我们可以推断,目前在俄乌前线,赫尔松虽然被大家谈论的很多,但是却并不能构成一个真正的危机。
其实此前在红利曼作战中,北约和乌军已经出现了一定的龃龉,北约基于战役侦察向乌军警告俄军58集已经部署到位,乌军的进攻可能遇到危险。但58集最终按兵不动,乌军取得了胜利。
只不过这种龃龉是否会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以至于乌军会无视北约的警告,打出一些昏招并被俄军抓住痛脚一举打出一个出人意料的大败,这还需要接下来一段时间的观察 。当然如果真的出现这种情况,难免又要有人说这是普京高瞻远瞩,故意施展骄敌之计,但实际上这更多的是某种形势发展造成的“意外”,也是目前北约和乌克兰之间的合作方式所决定的。
最后俄军方面是否能够从国际上得到更多支援的问题,也是目前战况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这方面,我们可以这么说,俄罗斯的几个主要朋友将会对俄罗斯提供除了直接援助外的所有援助。其实目前俄罗斯大量发射的“见证者136”飞行小摩托,实际上已经不是俄罗斯自己的工业体系能够大量提供的东西了。而此前在中东战场上,其实已经出现了大量“山寨”美俄的武器弹药,伊朗、朝鲜等国都大量生产了这类装备,沙特阿联酋也已经依靠外部供应链建立了具备一定自主能力的军工生产能力,而伊朗更是帮助也门建立了相当的军工能力。而俄罗斯对于这些武器装备的来源和购买途径都是门清的,乃至部分供应链还要追到他们自己头上,所以他们完全可以照方抓药,以快速廉价的方式扩大自己的军工能力。
也正是由于俄罗斯已经动用了大量的手段和措施,他们的军事工业产能已经得到了某种不可思议的进展——至少见证者136就是这样嘛。
只不过这些东西目前也和动员部队一样,属于远水解不了近渴,尚未积累到能够直接改变战场态势的程度。按照此前我们推算过的俄罗斯从下订单到拿到装备的时间,可能最快最快这些“正牌山寨”武器也得再有一两个月,和他们的第一批动员部队差不多时候上前线。所以俄军不论如何得靠自己目前手里掌握的力量,来挺过这段艰难时期。
至于其他的例如情报共享这类的问题,目前我们也没办法了解太多,这只能等时过境迁之后才有可能知道,甚至可能永远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了。
最后如果我们要总结一下,那么就是,不能打一场未经充分准备的战争,不能把胜利的希望寄托在敌人的无能和软弱上,要想重演一场海湾战争那样干净的胜利,必须得拥有巨大优势的同时,坚决的杀鸡用牛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