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早期的《屌丝男士》、《万万没想到》等作品之后,视频平台再无优质情景剧。爱奇艺今年推出“小逗剧场”播出情景喜剧,但是受众粘度不高,口碑一般。
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兴起,带来了大量搞笑短剧,比如《我的兄弟是戏精》等。相比传统情景喜剧,这些短剧更符合信息碎片化时代的年轻用户需求。
同时,喜剧类综艺也造成了一定影响。相似的人设、情节设计被广泛用于喜剧类综艺节目,这些节目似乎成为真人版的情景喜剧。《吐槽大会》、《脱口秀大会》、《欢乐喜剧人》等众多节目丰富了观众选择面。
对于明星演员,综艺的要求也低于电视剧,挣得多费力少。相比拍低成本的情景剧,有多少艺人选择去综艺做一回嘉宾呢?
影视市场并没有抛弃情景喜剧。从制作方到电视台、视频平台,影视行业对于情景喜剧的价值挖掘从未停止。
爱奇艺的“小逗剧场”播出了《破事精英》、《医是医二是二》等情景喜剧,东方卫视于5月推出《开播!情景喜剧》意图孵化情景喜剧IP。
喜剧类综艺大行其道,也说明情景喜剧的需求一直都在。
尽管职场剧、耽改剧、悬疑剧等题材的连续剧、单元剧层出不穷,电视剧的创作范围越来越丰富,但是质量过关的情景喜剧想在电视剧市场分一杯羹,还是大有可为的。
如今,流媒体行业已经进入了“内容为王”的时代。移动互联网红利不再,流媒体平台纷纷降本增效,加码自制剧,这些举措将为情景喜剧带来新机遇。
降本增效,意味着平台不再执着于大投资、大卡司,以剧本致胜的情景喜剧值得加码;发力自制剧,除了打造头部明星、顶级IP的作品,平台也需要优质的中低成本的作品以作补充。
情景剧诞生自美国,对于国内创作者来说,美国精品情景剧值得借鉴之处显然不止是桥段、情节、人设,创作形式同样可以参考。比如,标准化的协同创作。
原创剧本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单个创作者的灵感总有枯竭的一天。写出国产情景喜剧Goat的宁财神,也写不出第二个《武林外传》,而多个优秀编剧可以分工协作,乃至互相激发灵感。
美国经典情景喜剧《老友记》就是由10个顶级编剧共同编写的,这种创作形式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漫长剧情的质量。
事实上,国产情景剧协同创作早有雏形,90年代的作品《编辑部的故事》就是由王朔、马未都、冯小刚等人联合创作的。
数字化时代,丰富的协同办公SaaS产品让联合创作更加简便,跨越了时间、地域的限制。
当然,目前市场环境下,想要把多个顶级编剧凑一个项目里,道阻且艰。
美国电视剧行业采用“砍剧制度”,一部作品先试播,收视率不好就停播,也可以根据观众的意愿改剧情。这种做法的可行性在于美国电视剧制作是流水线作业形式,拍摄播出同步进行。
情景喜剧每单元事件独立的形式,决定了修改剧情不会对整个作品造成太大影响,天然适合流水线作业,这个在美国市场得以验证。
更何况,爱奇艺、腾讯视频纷纷推出的各类“剧场”,其实已经初步具备了流水线作业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