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乌五年(公元242年),受封为鲁王。颇有盛宠,与太子孙和不相上下,萌生夺嫡争储之心,结交大臣和全公主陷害太子,造成朝野动乱,史称“南鲁之争”。
孙休十八岁时,受封为琅琊王。太平三年(258年),孙綝发动政变,罢黜孙亮为会稽王,迎立孙休为帝,孙休三让而受,改元永安。
孙休登基后,封孙綝为丞相。孙綝权倾朝野,孙休与张布、丁奉合谋,遂除孙綝。孙休在位期间,颁布良制,嘉惠百姓,促进了东吴的繁荣。孙休好文,即位后于永安元年创建国学,设太学博士制度,诏立五经博士,为南京太学之滥觞,韦昭为首任博士祭酒。
6、孙亮(244年~260年),字子明,吴郡富春县(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三国时期孙吴第二位皇帝(252年5月23日–258年11月9日在位),吴大帝孙权的第七子,母为潘皇后。
1、孙鲁班(生卒年不详),字大虎,吴郡富春人。吴大帝孙权长女,母步皇后,朱公主的胞姐,弟弟兼从孙女婿为吴帝孙亮。初嫁周瑜长子周循,于229年再嫁成为右大司马全琮之妻,故称为全公主。
孙鲁班和全琮有记载的子女为两个:全怿和全吴(一说全怿非鲁班所生)。
孙吴中期,她一度权倾一时,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左右了吴国政局。
2、刘公主,为车骑将军刘纂元配。按大帝一朝惯例可称为刘公主。刘公主不幸早卒,后来异母妹孙鲁育(朱公主)丧夫后再嫁为刘纂继室。有关夫君刘纂在史料上记载甚少,不过先后娶吴大帝两个女儿为妻,足见其受重视程度。
3、孙鲁育,字小虎,吴大帝孙权和步皇后的幼女。吴景帝的姐姐兼岳母。与胞姐全公主孙鲁班被称为“大主”相对,被称作“小公主”。
黄龙元年(229年),下嫁左将军朱据,自此又被称作“朱公主”,育有一女朱皇后,
五凤二年(255年),被其胞姐全公主诬陷谋反,因此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