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络 > 热门事件

罕见!十三年一遇!2022年苗族鼓藏节于11月9日震撼来袭!

常驻编辑 热门事件 2022-10-30 苗寨   鼓藏节

苗族鼓藏节是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西江苗族节日中,鼓藏节(也叫鼓社节或祭鼓节)规模最为隆重,内涵最为丰厚。今年阳历的11月9日,西江苗寨将迎来十二年一次(按虚为十三年一次)的鼓藏节。

鼓藏节,既是节日,也是苗族属一鼓的支族每隔13年祭祀本支族列祖列宗神灵的大典,俗称吃鼓藏。“鼓”是祖先神灵的象征,所以鼓藏节的仪式活动都以“鼓”为核心来进行。第一年为起鼓年;第二年为跳鼓年;第三年为送鼓年,三年当中以送鼓年最为隆重。

鼓藏节规模宏大,持续时间长,节日仪式复杂,具有鲜明的民族传统文化内涵。怀念祖先、尊老爱幼、和睦相处、勤劳俭朴等是鼓藏节的祷告主题,也是苗族人生价值观的展现。

节日的前一天是迎客日,村民们一大早就穿起了盛装、拿出了芦笙、摆起了十二道拦门酒,在进寨路口喜迎八方来客。据西江千户苗寨文化研究院院长李天翼教授介绍,“十二道拦门酒”是雷公山地区苗族迎宾待客的最高礼仪。在苗族传统文化中,“十二”是一个大数,十二道拦门酒既表达了对远方来客的美好祝愿,也表达了苗族千百年来形成了传统价值观。

不管是从哪里来的客人,只要进寨必得喝上苗家人这热情四溢的十二道香甜的拦门酒哦,屏幕前的你准备好“接招”了吗?

鼓藏节不光是节日,也是亲朋好友相聚的好机会。按西江的传统习俗,每一族血亲来当地作客过节时,需准备公鸭1只、糯米5-10 斤,米酒5-10斤,鲤鱼3、5、7、9单数条及礼炮等。鱼必须用麻绳穿系嘴巴吊在扁担上,并且数量不可双数。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现在来过节的客人不一定都带这些,但总要带礼物,不带礼物就会失礼。

按照传统,客人到主人家门口时,先放一饼鞭炮给主人家报信,主人家听到客人来后须到门口来接礼,有的人家还在家门口设小型拦门酒,客人喝完拦门酒才进屋,然后把所有的鞭炮在大门口往外燃放。客人将礼品抬入主人家后,便开始动手杀鱼宰鸭,在厨房里忙活了起来。

按照传统习俗,杀猪祭祖先由鼓藏头家开始,对整个鼓社宗族宣告在规定的时间以后才能开始杀猪祭祖。鼓藏头家在杀猪祭祖之前,必须在神龛前给列祖先贤烧香烧纸,杀一只大红公鸡祭祀,并敬上米酒,告知列祖先贤各位神灵,敬拜“大官人”(鼓藏节“猪”的婉称)的时辰已到。祭拜祖宗完毕,才去敬拜“大官人”(杀猪)。

鼓藏肉(猪的腹部五花肉部分)要用白水煮,煮好后把肉切成坨坨肉形状,每块均带有乳头,每块重1-3两左右,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鼓藏肉,谁越能吃多就越好,意味着他越能得到更大的祝福和收获。

鼓藏节要抬猪腿,这是主人家送给客人的回礼。鼓藏节送客日可以根据情况往后推移,主人家要给带鸭鱼糯米饭的来客送一只猪腿和糯米饭,以及少许酒。苗族有谚语说:“最好莫过寨脚田,最亲莫过是舅家。”因此在鼓藏节这天送舅舅的猪腿要带猪尾巴。主人家以送客人到出寨路口为宜。送客,鼓藏语叫“隆麻”,意思为“赶马上路。”

鼓藏节表面是抬一个猪腿,实际上,猪腿成为了凝聚亲戚情感的纽带,通过猪腿,让以往的亲戚往来得到了确认和巩固。这也是抬猪腿的文化意义。

鼓藏节最重要的仪式是祭鼓。苗族人认为鼓是祖先灵魂的居所,祭鼓就是祭祀祖先。在鼓藏头的组织下,鼓社宗族寨老及鼓藏头家族男女、小孩都穿着盛装参加祭鼓活动,整个过程庄重严肃,神圣隆重。活动先由鼓藏头和宗族兄弟把鼓请来,接着由一位德高望重的寨老给鼓藏头和铜鼓挂上红绸缎,以表示吉祥。之后,大家有序地背着铜鼓,扛着芦笙、抬酒,抬鱼、抬猪头,一路走到祭鼓场,先由鼓藏头家族动手,后由鼓藏头及其宗族寨老按顺序完成祭鼓活动。

接着,由鼓藏头家族的芦笙手吹芦笙,家族姑娘和媳妇随后跳铜鼓舞和芦笙舞。之后,整个寨子及亲戚朋友,男女老少就都可以自由在铜鼓芦笙场里跳铜鼓舞和芦笙舞了。

跳铜鼓芦笙舞时间长达7至9天,欢庆过去的12年中获得的丰收,也预祝以后的12年中获得丰收。期间每天均有组织人员来轮流敬牛角酒,整个场面十分隆重,气势恢弘,和谐祥瑞,热闹非凡。hWX拜客生活常识网

相关阅读:

  • 贵阳到西江苗寨怎么走(千户苗寨怎么去荔波小七孔)
  • 千户苗寨十年来有何变化?作为一位西江原住民的自述
  • 旅行是远方的诗
  • 作为贵州人教你怎么在贵州旅游不踩雷
  • 郭进拴|千户苗寨游
  • 看,国内首个“元宇宙稻城亚丁”的极致之美
  • 你觉得凤凰古城还值得去吗?
  • 四个五十岁女人首次租车自驾游,穿越贵州东部保姆式攻略
  • 72
  • 贵州千户苗寨附近还有什么景点 贵州千户苗寨有千与千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