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络 > 热门事件

打哈欠为什么会传染?爸爸能不能辨认自家娃的哭声?今年的菠萝科学奖又搞笑来袭了!

常驻编辑 热门事件 2022-11-13

打哈欠,你打我也跟着打起来。吃花生,剥着壳吃更香。狗狗摇尾巴表示开心,但是朝你摇和朝着主人摇,幅度不太一样……这些你在生活中司空见惯却从未深究的问题,今天共同获得了一项科学大奖。

菠萝科学奖活动由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指导,浙江省科技馆主办,今年已经是第十一届。它以“向好奇心致敬”为口号,通过“有趣而严肃”的科学解读和传播,让公众了解科学,让科学走入寻常百姓家。2022菠萝科学奖的主题是“生命,我猜你不知道”,在奖项评选上更侧重于对探究奇妙生命做出贡献的研究,更强调人类与地球的和谐共生。

打哈欠确实会传染,不仅人类如此,很多动物也是一样。这又是为什么呢?盖洛普认为,打哈欠一方面在抵挡困意,另一方面也向同类传达困了的信息,同类接收到之后,觉醒程度也会跟着提高。打哈欠这件事儿虽小,背后的机制却还有许多秘密。通过研究这件小事,人们能够窥见大脑、演化的诸多秘密。

百万粉丝科普博主“曳尾菌”用装上放大镜的相机和延时摄影装置,给大家展示了一个光怪陆离的微观世界:从餐桌上会出现的食用蘑菇,到罕为人知的黏菌,从随处可见、剩饭菜里都能长出来的霉菌,到精心伺候、仔细摸索培育条件才最终养成的独家菌种,都在她的拍摄名单上。

昆山杜克大学李彬彬带领的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团队,自从2018年以来,从校园内系统的统计开始分析鸟撞情况,到2021年发起覆盖全国的全国鸟撞公民科学调查,至今为止已开展4期,全国31个省1500多人次的志愿者参与调查。这些调查工作为中国鸟撞问题的研究积累了数据,也揭开了鸟撞问题的冰山一角。

爱酒的法国科学家——法国雷恩大学物理研究所Abdessamad Benidar(阿卜杜萨马德·贝尼达尔)、Robert Georges(罗伯特·乔治斯)等,对发射香槟瓶塞这件事很感兴趣,他们利用计算机,模拟了瓶塞飞出那一刻,香槟酒瓶发生的变化。还利用高速摄像机,拍摄了香槟开瓶的场面,终于弄清楚了香槟瓶塞飞出的一瞬间,究竟有多快速度——不测试不知道,这个瞬间,瓶塞居然跑出了1.6到1.8马赫,也就是实验时音速的1.6到1.8倍!

通过控制磁场,科研人员可以无接触地控制它改变形状、做出各种动作。而且和无孔不入的“毒液”一样,这种材料能够顺利通过1.5毫米的狭窄管径,能够严密地粘在人的手指、肩膀等部位的表面,甚至在弯曲手指的时候,它的阻抗还会发生变化——这意味着它或许可以发展成可穿戴机器人,来进行运动监测。

除了变形以外,研究者还发现它的拉伸与收缩特性可以被用于“抓住”和“吞噬”目标物体,他们相信这些特性在未来有广阔的应用场景,比如,有了这款毒液机器人,未来你不用再担心吃枣的时候不小心把尖锐的枣核吞进肚子里、划伤消化道,导致“吃枣药丸”。如果发生这样的情况,毒液机器人可以无创进入人体,到胃里或肠道里去把它抓住、包裹起来,然后再带着枣核一起出来。

“丧心病狂”的科学家们每5分钟晃一次蚊子,不许它们睡觉。这个睡眠剥夺的过程长达4-12小时。然后他们再来观察这些被迫失眠的蚊子会有怎样的行为,捕食的意愿和成功的概率又会产生怎样的变化。

结果发现,和人一样,埃及伊蚊和斯氏按蚊在被迫失眠后,都在次日晚上(或白天)出现了睡眠反弹——多睡了好几个小时,以弥补前一天失去的睡眠时长。而当面对食物诱惑(人类体味)和新鲜肉体(人类志愿者的双腿,限时5分钟)时,遭遇睡眠剥夺的蚊子食欲大减,5分钟成功降落吸血的概率骤降54%,可谓心烦意乱食不下咽,整只蚊都丧丧的。

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张永清团队/中科院自动化所余山/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蔚鹏飞团队,利用人工智能的最新进展——深度学习技术,分析出了“狗言狗语”:狗摇尾巴时并不是左右对称的。对于不太熟悉的人,狗摇尾巴的角度更偏左;但是对于熟悉和热爱的人,它们摇尾巴的角度也会渐渐偏右。xY1拜客生活常识网

相关阅读:

暂无相关信息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