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哭闹时该不该抱?答案很简单,别被“哭声免疫训练法”骗了
原标题:宝宝哭闹时该不该抱?答案很简单,别被“哭声免疫训练法”骗了
最近关于宝宝很火的两个问题,其一是“宝宝被打该不该打回去?”,其二是“宝宝哭了该不该抱?”这两个问题一出来各路神仙都来发表自己的意见,我在第二个问题下面看到了几个有意思的评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小姨妈:宝宝哭挺正常的,不用管,哭累了就不哭了。网友们直呼冷漠,是白雪公主的后妈复活了吗?
乐宝妈妈:如果我家宝宝哭的话,我会去抱她、哄着她,不会把她自己晾在那里,毕竟宝宝小。
这些问题也让很多宝妈焦虑,不知道怎么做才能对宝宝更好,想跟风又害怕被误导!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位曾在美国风靡一时的著名心理学家约翰·华生,他有一个很出名的育儿理念“哭声免疫训练法”。
所谓哭声免疫训练法:简单来说就是“哭了不抱,不哭才抱”这些方法可以训练出一个极少哭闹、让妈妈省力的乖婴儿。他还曾经对世界宣称:“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把他们带到我独特的世界中,我可以保证,在其中随机选出一个,训练成为任何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人物一生、律师、艺术家、商人,或者乞丐、窃贼,不用考虑他的天赋、倾向、能力、祖先的职业和种族。”
这些听起来好像都很有道理的样子,其实不然,在我们考虑抱不抱宝宝之前首先要分析一下,宝宝为什么哭?
医生看病首先要了解病因,才能根据发病原因,给出具体的解决办法。在育儿方面也是一样,宝宝哭,首先要了解宝宝为什么会哭,找出“病症”在哪,才能给出具体的有效解决办法,关于宝宝为什么哭泣,我总结了一下几点。
其实宝宝哭泣的原因很简单,比如妈妈去上个厕所,宝宝虽然不会说话,但是他们能够感觉到身边没有人,想要一些抱抱,因为宝宝生来对母亲就有一种依赖感,在妈妈怀抱里的时候才是最温暖,才觉得安全。这个时候宝宝会因为想要得到一些关注和抱抱所以才会通过哭泣,来传达自己的想法。
当宝宝饿了的时候,不能够直接表达自己的要求,只能通过哭来传递,如果宝宝哭了,妈妈们可以通过距离上次喂宝宝有多长时间,来判断宝宝是否是因为饿才哭的。
专家提醒:在喂养这方面家长不必太纠结,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来具体喂养就行,不必太死板。
成年人生病的时候会身体无力,不想动,宝宝们也是一样的,当身体不舒服的时候,会觉得浑身难受,他们还小也不能说话,只能通过哭泣来告诉父母的他们不开心,不舒服。不过要注意,有时候宝宝也会因为睡得不好,会通过哭泣来克服这小小的挫折!
宝宝们和大人一样机灵,当觉得自己被忽视的时候,总是想出点“幺蛾子”来博取父母的关注,因为他们知道笑是来表达自己开心的,哭能表达自己不开心,然后爸爸妈妈就会过来哄宝宝。
其实妈妈们不要担心如果宝宝哭时去抱她会宠坏她。经证实,如果让宝宝一直哭,会让她对周围的人失去信任;另一方面,若用爱来响应宝宝的哭泣,会让宝宝在第一年后期哭的比较少。所以对于“宝宝哭泣该不该抱?”妈妈们心里都有点底了吧!还有很多家长会问,如果让宝宝一直哭泣有没有什么危害?答案是肯定的!
还记得我前边提的“哭声免疫训练法”吗?这个方法后来很快被推翻了。
人们发现,小艾伯特(华生实验对象)6岁即死于脑积水,所以小艾伯特的案例其实并没有支持华生的理论。但是,华生的孩子们还在,华生坚信自己的理论是正确的,并用自己的理论来教育自家的孩子。华生大儿子雷纳在父亲行为主义理论的教育下,精神出了严重的问题,多次自杀未遂,并在三十多岁时成功自杀身亡。华生的女儿Mary,在成年后,同样多次自杀,患有严重的心理疾病,华生的小儿子离家出走,常年流浪。践行“行为主义婴儿训练法"的华生家族,悲剧甚至延续到了第三代,华生的外孙女Mariette酒精成瘾,心理异常,多次考虑自杀。晚年的华生也开始后悔自己出版的育儿理论,表示自己在这方面的研究并不充分,但是这无法挽回他的孩子和万千美国儿童一生的幸福。
在美国人全面废弃华生理论的数十年之后,这套洋垃圾漂洋过海,被中国的一群营销号发现,如获至宝,发布之后疯狂的刷屏朋友圈。
所以说“哭声免疫训练法”根本行不通,还是不要效仿的好!针对孩子一直哭泣的危害我认为有以下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