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络 > 热门事件

红楼梦变青楼梦,曹雪芹气活了!

其实骂的不是《红楼梦》,是一档魔改《红楼梦》的文化综艺。

在这个读书越来越费劲的年代,一档综艺能将经典重现,以全新的形式展现在观众面前,照理说是好事。

看看节目截图,演员长得挺好看,服化道也意外的赏心悦目。

可网友能骂得很难听:

“国家瑰宝都被你们这帮庸俗的人给毁了。”

令人舒适的截图,毫无优点的评论,这反差有点大,让人不由得不去点开视频,给这档节目的播放量+1。

这档名为《美好年华研习社》的文化综艺,真是太坑了。《红楼梦》落到它手里,毁了。

126人的形制秀,重现一些经典,表现手法包括音乐剧、戏剧,都是原创;现场没有提词器,全是真唱;观众一水儿汉服打扮,可谓极尽真诚,相当讲究。

直到11期,节目组放大招,祭出《红楼梦》。这下完犊子,“没文化”的老底全漏了。

11期重现了贾宝玉过生日的桥段,群芳共贺,抽花签。节目组将“抽花签”当做故事背景,让《红楼梦》中的男性配角——北静王、柳湘莲、蒋玉菡、秦钟、贾兰走到台前,暴露人物内心os。

所以,当后面探春抽完花签,柳湘莲就在前面说,贾探春,出身低,心气儿还特别高。这么爱出风头,以后肯定没啥好下场。

贾探春刚强敏锐,大气脱俗,又识大体,所以得别人高看一眼,怎么就成了爱出风头了?

她被迫远嫁异国,是古代女性的悲剧,合着都是她一个人作死?

疯了吧,史湘云是什么身份,金陵史家第三代保龄候嫡女,跟南安太妃混得贼熟,轮得到一个寒门小官的不孝子弟惦记?做梦都不敢这么做。

下一个雷是妙玉。原著里,妙玉给宝玉庆生,写了张帖子:“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让庵中一个婆子送到怡红院去。

没想到节目编剧大手一挥,就把故事改成:妙玉当众去给宝玉贺生辰,还敬了一杯合欢酒!

这是《甄嬛传》看多了,把贾宝玉当成温实初了,还是脑子一热,真把怡红院当窑子了?

这场闹剧林黛玉出场时达到高潮。柳湘莲邪魅一笑:“什么黛玉葬花,还不是演给宝玉看的。”

而贾兰说:“表姨虽然长得好看又有才华,但是太不懂礼教了。”

黛玉的自白是:“难道你们看到别人比自己好,就不嫉妒吗?在这个大观园里,我就是最没用的,但宝玉不需要我有用,我就美美地来,美美地走。”

没错,林黛玉没用,大观园里的女孩都没用,世界上就你们最有用了。

这就是你们想弘扬的“传统文化”?一群男人围坐一圈,对大家名门闺秀品头评足,一分世家子弟的修养也没有。这种行为放在古代,都得被亲爹打折腿。

大观园里,女孩的诗词都不许流出,外面的男人还能知道她们悄咪咪搞行为艺术?

说到底,这就是恶意改编,借当代台词侮辱女性。在编剧心里,女孩唯一的作用就是当老婆,全世界的女人都该研读娇妻文学。

用林黛玉的话说,她们都成了替爷们解闷的了。

怪不得有“红迷”气得起了杀心。

当然了,节目一开始的意图,大概是想用最“接地气”的方法,把故事讲得浅白。可一部古典鸿篇巨制,有门槛很正常,硬要拿它抖机灵,只能暴露编剧无知无畏,以及骨子里的厌女倾向。

刚开播时,有嘉宾说:“我们泱泱大国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责任感,去告诉你们年轻人,什么才是我们的文化。”

住嘴吧,这不是我们的文化。

抛开2018年情色版不提,2011年,李平拍了个《黛玉传》,马天宇饰演的宝玉一股娘娘腔。情节无功无过,就是发糖发得人牙疼,明显在讨好观众。

舞台剧版看的人不多,京剧版又不是所有人都能看懂,89年电影版倒是不错,可是女性反串宝玉的设定属实让人别扭。这几个版本最大的优点,就是认真努力,忠于原著,言简意赅。

最糟心的当属2010年李少红版红楼梦,豆瓣评分5.9。当年看过10版红楼的人,至今都忘不掉它充满个性的服化道。

女演员的脑袋上贴了半张脸的假发片,每时每刻都在提醒观众:

我们这都唱戏呢,您可千万别当真。

人一多,走路都拖影,就快进,跟掉帧似的,配上诡秘的BGM,大观园神似盘丝洞。如今“中式恐怖”正流行,10版《红楼梦》算得上时尚先锋。

有人闭眼刷,就当懒人听书,可是旁白实在让人难以下咽。剧演得好好的,突然来几句画外音,腔调还很出戏,吓得人一激灵。

相关阅读:

暂无相关信息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