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络 > 热门事件

红楼梦变青楼梦,曹雪芹气活了!

当年10版红楼为了选角,曾经进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海选,震动全国,其中多少不起眼的“小角色”,后来都成了角儿。

参选的人数太多,不合适的当然是数不胜数,但看似合适的也大有人在。

但是最后都被刷下来了,主办方认为候选人不够好看,演的也不行。

最后选的是这位小祖宗。

都说贾宝玉“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可是10版宝玉给人的感觉……好像手搭凉棚,一个筋斗都能翻出十万八千里。

至于女性演员,程媛媛和87版黛玉有五分像,古典病西施的扮相应该没问题。

但这俩最终也被刷了,听说也是形象不够好。上位的是一脸憨厚呆萌,嘴唇嘟嘟的蒋梦婕。

用书里的话说,这就叫“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近些年,要说最好的版本,其实是小戏骨版《红楼梦》。一群小朋友,演戏当游戏,一点包袱没有,演什么像什么,从慈祥奶奶演到悲情少女,毫不违和。

可是小朋友演得再好,终归是扮家家酒,图的是个乐呵。

孩子们无法以成人的思考方式处理角色,内化原著精髓,一部鸿篇巨制,最后演成了童话故事。

无论是《美好年华研习社》,还是10版《红楼梦》,被骂固然和编剧有关,和导演、服化道、演员相貌都有关,但最致命的问题,是态度。

《美好年华研习社》打着“尊重历史”、“勤学苦练”的标签,却没有督促演员了解真正的“文化”。前些天已经有媒体曝出,很多演员根本并没读过《红楼梦》。

而10版的劲头几乎全用在海选上了,对于演员的基本功培养、历史文化研究都没操太多心。所以当年黛玉漱口被很多人骂,搞得蒋梦婕很尴尬。

说到这,就不能不提87版《红楼梦》,给那些真心搞艺术的怒点一波赞。

那陈晓旭为什么能脱颖而出?因为她的自荐信里有一首小诗:我是一朵柳絮,长在美丽的春天里,因为父母过早把我遗弃,我便和春风结成了知己。

导游一看,感觉对了!这骨子里就有一缕愁绪和娇柔,自然有演好林妹妹的潜力。

敢问陈晓旭之后,哪个后来人能自带一些贴近人物的特色?或是拿得出手的传统才艺?

所有演员选好,一群姑娘小伙被安排到圆明园集训,那是真“训”:琴棋书画,举手投足,都有人教,有人管;每天早起,先列队锻炼身体,日常半军事化管理,不许谈恋爱,不许考大学。

该演戏了,早起四、五点爬起来梳头,女孩们的眉毛全被薅光,头皮绷得生疼,晚上梳头,头发一把一把地掉。大家心疼一会儿,就安慰自己:为了艺术,值得。

演员是幸运的,他们的付出是看得见的,可是一部经典背后,太多人的努力是看不见的。87《红楼梦》最大的特色之一是优秀的插曲,作曲的叫王立平,唱歌的叫陈力。

王立平接到作曲的工作,反复研究资料,憋了整整一年才下笔,一首《葬花吟》创作了一年零九个月,前前后后用了四年,才完成全部创作。

用现在的话说,这四年就是用生命谱曲,纯纯的精神内耗,死多少脑细胞都不敢想。

而歌手陈力之所以能将歌唱进人们的心里,是因为她上岗前刚刚丧偶。她将无限的悲痛融入歌声中,才有了字字泣血的《葬花吟》和《分骨肉》。《红楼梦》插曲中,有陈力的灵魂。

1987年,中国拍电视剧的条件非常有限,红楼剧组演员没有真正的“片酬”,每天的补贴一百块都不到,却拍出了永恒的经典,可见艺术的成就与硬件条件并非强关联。

许多人都说,《红楼梦》包罗万象,深不可测,这或许只是过度解读。曹雪芹当年如果听说这些后世评语,或许也要说一句:我没这么想。

面对一部可敬的作品,唯有投入灵魂和真情,才能换回微末的成就。想利用经典博眼球的,注定要成为跳梁小丑。aJb拜客生活常识网

相关阅读:

暂无相关信息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