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络 > 热门事件

《红楼梦》中,贾府这样的贵族是如何过年的?

春节,原名元旦,最早见于南朝梁人箫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宋吴自牧《梦梁录》“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此外又称元日,隋朝杜台卿《玉烛宝典》中有载:“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它标志着旧的一年结束,新的一年开始。一年伊始,万象更新。

虽是如此,但旧时春节,自腊月八日就开始了。至今仍有“过了腊八就是年”的说法。

几千年下来,关于庆贺春节的方式积累了不少,譬如放爆竹,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通俗编俳优》有载:“古时爆竹,皆以真竹着火爆之,故唐人诗亦称爆竿。后人卷纸为之,称曰爆竹”,细思之,还是古人会玩。但如果了解古人爆竹始初用于惊惮和驱逐恶鬼,便对此高危之举不足为奇了。如《荆楚岁时记》就有记述:“正月一日,是三元日也,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魈恶鬼”。

至唐朝,爆竹才用于助兴,如唐诗《早春》有云:“新历才将半纸开,小庭犹聚爆竿灰”,又有最脍炙人口的宋诗《元日》:“爆竹一声除旧岁,春风送暖入屠苏”等等。

此外,还有贴门神,与放爆竹一样,这是最早的驱邪镇妖的方式,后来渐渐演变为祈福的装饰画。另有两旁贴有对仗工整、结构严谨的对联,写上主人的心愿,一派吉祥喜乐。晚清《春明采风志》里就记载了北京过年买春联的情景:“塾师学长,多卖对联者。”。

更有除夕当天,不仅皇帝亲礼,而且普通百姓家都要隆重地举行祈求神灵保佑的祭神活动,以及表示怀念并希望得到祖先赐福的祭祖活动。

至元日当天,亲友间互相走动拜年,宋吴自牧《梦梁录》载:“正月朔日,谓之元旦……士大夫皆交相贺,细民男女亦皆鲜衣往来拜节。”至清朝,民间仍盛行登门拜年相互请客吃饭的习俗,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中就有载:”士民之家,新衣冠,束佩带……阖家团拜,献椒盘,斟柏酒……出门迎喜……路遇亲友,则降舆长揖,而祝之新禧纳福。”道尽当时春节拜年的盛景。

作为主要描写贵族生活的鸿篇巨著《红楼梦》,当然无法避开关于这个岁时之首的描写。而且仅通过一次关于春节的描写,就占据了第五十三回整整一回篇幅。自腊月到除夕,写尽贾府春节前的各种忙碌和除夕祭祖的庄严气派。

如前面所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当天,需要熬制食用腊八粥,馈赠亲友。虽在第五十三回没有直接描写腊八的景象,但在《红楼梦》中是有反应的,如第十九回贾宝玉和林黛玉说起耗子偷香芋的故事,就点到了腊八粥。此风俗早在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就有载:“初八日……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至今,许多地方仍延续此风。

腊八过后,便开始进入年事准备阶段,最先是“扫房”,《清嘉录》中有载:“腊将残,择宪书宜扫舍宇日,去庭户尘秽”。这一天,人们打扫房屋,清扫庭院,粉刷墙壁,修理门窗等等,力求焕然一新。

先有开宗祠,着人打扫,擦抹金银供器,请神主,预备悬供遗真影像。此时荣宁二府内外上下,皆是忙忙碌碌。

忙完扫除的事儿,就得预备压岁锞子了,单单宁府的压岁金锞子就有一百五十多两,共倾了两百多个,样式各异,但都寓意吉祥。当然,这也仅是金锞子而已,银锞子自然要更多。

而后便是打发贾蓉去光禄寺领皇上赏赐的春祭。宁荣二府每年春节前都能拿到的印有“皇恩永锡”黄布口袋装着银子。这上领皇上天恩,下锡祖宗福荫的体面,不是一般人家所能有,而只是贵为王公的人家所特有的。所以将其领回来后,请贾母等家长过目后,须得供在祖宗灵前,以示感恩。

当然,宁荣二府这样的世袭贵族,仅靠那点微薄的俸禄是不足以维持几百口人的大家庭运转的。他们主要收入来源,是名下的庄田,如宁府有八九处庄子,荣府比宁府还多几倍。这些庄子交由外面的庄头管理,至年底就要收取租金。黑山村的庄头乌进孝,风雪中走了一个多月才到宁府,贾珍见后还问他:“你怎么才来?”。

乌进孝此次带来的货物,有鹿、獐、狍、猪、羊、鱼、虾、鸡、鸭、鹅、野鸡、兔子等,囊括飞禽走兽,山珍海味。有炭、米、糯粳、杂色粱谷等,有现银二千五百两。另外还有孝敬哥儿姐儿玩的活鹿两对、白兔四对、黑兔四对、锦鸡两对、西洋鸭两对。

相关阅读:

暂无相关信息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