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络 > 热门事件

史上最强春节档:一场“理性主义”的胜利

常驻编辑 热门事件 2025-02-08

‍‍‍
今天我们聊聊2025年的春节档。就在昨天,2月5日,国家电影局发布数据,2025年国内春节档电影票房达到95.1亿元,观影人次1.87亿。这两个数据,都创造了历史新高,堪称史上最强春节档。

注意,电影局对春节档的划分,跟咱们常说的贺岁档还不太一样。贺岁档一般是指从年末的11月底,到来年的3月初,中间包括了元旦、春节、元宵节等等。

而电影局统计的春节档,只是指春节这8天假期,没错,是从1月28日到2月4日,短短8天就超过95亿元,平均每天11.86亿元。要知道,2024年,国内全年的电影票房,是425亿元。相当于过去8天,创造了过去一年总票房的22%。

作者:李南南aHf拜客生活常识网

来源:《得到头条》aHf拜客生活常识网

01

大半个中国电影工业集体出动aHf拜客生活常识网

根据2024年的数据,咱们国内一共有1.33万家影院,营业银幕数是9.1万张。这么算下来,平均每块银幕,过去8天创造的流水都超过10万元。
其中票房最高的是《哪吒之魔童闹海》,8天累积票房48.39亿元。后面分别是《唐探1900》《封神第二部》《射雕英雄传之侠之大者》《熊出没·重启未来》,以及《蛟龙行动》。这95亿元的票房,仅仅是这6部电影带来的。

aHf拜客生活常识网

图源:微博@灯塔专业版
但是,别看电影只有6部,这6部电影背后,几乎汇集了国内电影市场的顶尖力量。
《哪吒2》由光线影业主投主控;《唐探1900》背后是出品过《热辣滚烫》《抓娃娃》的儒意影业;《蛟龙行动》的背后是博纳影业。
根据《吴晓波频道》的观察,今年贺岁档是国内电影产业罕见的集体发力,头部民营电影公司几乎全部到场,6部影片集结了中国电影、横店影业、北京文化、阿里影业、万达电影、博纳影业、儒意影业、光线等,再加上每部影片背后的几十乃至上百家出品公司,算得上是大半个中国电影工业集体出动 。
春节档繁荣,对于电影产业来说肯定是个好事。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说,观众对全年中国电影的期望,很多时候是春节档建立起来的。春节档不仅是一个票房蓄水池,更重要的是它为全年的电影释放了一个信号,为观众的期待奠定了一个基础。
因此,基于今年的春节档,很多业内人士预测,2025年的国内电影市场总票房要好于2024年。
当然,电影市场是个复杂系统,其中的变量很多,不是一句简单的好或不好能够概括的。
02
电影市场是一个复杂系统
关于电影市场,就在昨天早上,我问了DeepSeek两个问题。
第一,电影市场繁荣的前兆是什么?
DeepSeek提到的因素包括,影院数量和银幕数的增加、文化认同、国际认可等等。从这个几个角度看,国内的电影市场确实在变好。比如2023年,国内影院的银幕数是8.6万张,而2024年增加到了9.1万张。再看文化认同,过去一年爆火的几个IP,从《哪吒》到《封神》,再到国产科幻《流浪地球》,全都是地道的本土IP。
你看,电影市场变好的前兆,正在出现。
但紧接着,我又问了DeepSeek第二个问题,电影市场衰落的前兆是什么?
DeepSeek的回答是,电影市场的衰落,往往伴随着年轻观众的消费频次降低、社交属性弱化,以及续集、翻拍比例过高导致的同质化,等等。
你看,要是用这几个标准去对比今年的春节档,好像多少也能对得上。
比如,从年龄构成上看,2024年,25岁以下年轻观众占比是21%,呈下降趋势。再比如,从题材上看,今年春节档的《哪吒》《唐探》《封神》《熊出没》《射雕》,还有作为《红海行动》续作的《蛟龙行动》,整整6部,全都是IP翻拍或者续集。
再比如,从社交属性上看,两人以上结伴观影的比例,2024年是67%,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
就像前面说的,电影市场是一个复杂系统,不是一句简单的好或不好能概括的。这里面有很多细分的结构性变化。
假如从观众性别上看,过去10年国内电影观众占比出现了一次反转。2016年,国内电影观众里,男性占比51.7%,略高于女性。2017年,二者持平,各占50%,2017年之后,女性观众略高于男性,但差距不大。但从2021年起,女性观众的占比持续扩大,2024年,国内影院的女性观众占比已经达到58.4%,明显高于男性。
回看过去5年,国内电影市场的总票房规模一直处在震荡当中。2021年是472.58亿元,2022年下降到300.67亿元,2023年回升到549.15亿元,2024年又下降到425.02亿元。
03

三个因素缔造史上最强春节档aHf拜客生活常识网

前两天,我在《吴晓波频道》看到一个有趣的说法,说今年的春节档,是一场保守主义的胜利。也就是,从制作方到院线,再到观众,大家的决策都越来越慎重,越来越理性,是这种理性造就了今年的春节档。aHf拜客生活常识网

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看。
第一,观众越来越慎重。根据灯塔专业数据的统计,自从2016年以来,国内电影观众的观影频次,一年只去一次影院的人数占比,从48%上升到57%。换句话说,有一半以上的电影观众,一年只看一场电影。同时,一年去2到5次的,过去8年从39%缩减到36%,一年去6次的,从14%缩减到8%。
正因为很多观众一年只去一次影院,春节档就变得越来越重要。2014年,春节档首次超过10亿元,但只占当年总票房的4%,而2024年,春节档票房占比已经提升到18.8%。这个数字今年可能还会继续增加。
要知道,电影产业的增长和衰落,都不是线性的,而是存在一个临界点。
之前《唐探》的导演陈思诚说,中国电影有一条票房红线,假如全年票房达不到480亿元,那么70%的影院可能倒闭。这个数字未必绝对准确,但关键是它背后的逻辑。
因为衡量电影市场的健康度,除了总票房之外,还有一个关键指标,叫“单银幕产出”。也就是,每块银幕能赚多少钱。因为即使全国总票房高,但假如银幕太多,平摊下来就会有很多影院亏损。而影院减少,就会导致之后的电影无处可放,进一步压低票房,就成了恶性循环。
因此,对电影行业来说,这个春节档不是多赚点或者少赚点的问题,而是在一定程度上的攸关生死。这也就导致第二个现象。
第二,电影制作方越来越慎重,越来越理性。
比如,在选材方面,今年春节档的所有电影,要么是续集,要么是大IP翻拍。续集有老观众打底,IP有粉丝基础,这些题材的胜算都要更大一些。
再比如,今年春节档几乎没有新人导演,制片方起用的全都是有票房基础的资深导演。《封神》的乌尔善、《蛟龙行动》的林超贤、《射雕》的徐克,等等。从制作规格上看,《哪吒之魔童闹海》的角色数量是第一部的3倍,影片制作成本达到5亿元。《蛟龙行动》全片采用IMAX拍摄。总之,最好的全都用上,把观众不买账的概率尽可能降低。
再比如,这笔账还算到了电影之外。今年春节档的多数电影,背后其实都有两笔账。一笔是票房账,另一笔是票房之外的账。《唐探1900》在拍摄时,在山东德州乐陵影视城做了唐人街的置景,电影上映同时,唐人街主题乐园开放,据说第一天游客就超过了两万人。
《熊出没》系列的背后,一直都有方特乐园作为配套业务。《封神第二部》可以凭借纸质票的票根,在很多景区享受优惠,等等。
第三,相对于制片方与观众的理性计算,影院的排片也同样慎重。只要这部电影有上升的苗头,就马上在排片上倾斜。据说就在前两天,有的影院把《哪吒》的排片从一天88场上调到了一天99场。
图源:微博@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
再比如,《射雕》本来是预售票房冠军,但真正上映后,很多影院还是根据情况降低了排片,把更多的银幕给了《哪吒》。
结果,理性的制片方、理性的观众、理性的影院,三者加在一起,就使得2025年春节档造就了史上最高。
04

行业发展的另一个方向:从右脑到左脑aHf拜客生活常识网

关于电影,咱们先说到这。从中我们或许能够发现一个关于行业发展的有趣规律。一个行业是往哪个方向发展,除了追求规模、效率、技术创新之外,一个行业的发展还有另外一个并行不悖的方向,叫做从右脑到左脑。aHf拜客生活常识网

左右脑只个比喻,左脑负责逻辑,右脑负责情感。一个行业在早期,往往是右脑主导,靠灵光一现的创意,靠一时的激情。而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竞争越来越激烈,那个最佳答案会渐渐浮出水面,这时,所有人都会在竞争压力下,往这个最佳答案靠拢。这是理性计算的结果。
比如香港电影,早年间什么都拍,什么都敢试,甚至敢用几天拍完一部电影。但从1996年到2002年,香港电影的口碑和票房压力越来越大。直到2002年底《无间道》出现,一下让制片方看到了希望。
结果在之后的5年里,香港最好的电影资源几乎全都涌向了卧底题材电影。2006年的《卧虎》,故事设定已经发展到了有1000名卧底。这不是因为导演们特别喜欢卧底,而是他们理性权衡的结果。
再比如篮球,好多人觉得这几年的篮球比赛没有以前好看。这是因为,篮球行业已经摸索出了标准答案,这就是,把球传给投篮最准的人,在三分线外尽可能多投篮。当然,这里面也有规则变化的因素。新打法的观赏性肯定不如扣篮,比不上球员的激情发挥,但这个策略更有利于得分。
再比如棒球,早在20年前,美国的棒球行业就已经完成了大数据改造。每个球员都有一张详尽的能力表,你只要按照表格上的数据做好能力搭配,就能提高胜率。
换句话说,一个充分竞争的领域里,所有人都在摸索正确答案,而这个正确答案一旦浮出水面,就会有大量的玩家向它靠拢。从右脑到左脑,从激情到理性,行业的阶段在变,参与者立身处世的策略也要变。这个观察行业的视角,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

参考资料aHf拜客生活常识网

《春节档票房破70亿:“保守主义”的胜利》,作者《吴晓波频道》
《魔球》,作者迈克尔·刘易斯

点击“阅读原文”,订阅《得到头条》aHf拜客生活常识网

aHf拜客生活常识网

相关阅读:

暂无相关信息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