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70亿!在哪吒身上,我看到了抑郁焦虑的解药
年初九中午,电影《哪吒2魔童闹海》票房突破58亿,成为中国影史票房冠军,并且仅仅用时不到10天时间!
截止到文章发布,票房已接近70亿,媒体预测最终票房会达到惊人的110亿。
电影做到真正的老少咸宜,有孩子喜欢的插科打诨,也有让大人思考的深沉剧情;
故事有笑有泪,到了最后的大战,更是再把所有情绪都一并点燃。
哪吒能创造出如此票房奇迹,除了凭借顶尖的视觉特效,还有精心打磨的剧本以外;
我想还有一大原因,便是哪吒的主题切中了当代人的精神课题——找回主体感。
在心理学中,主体感的强弱关乎一个人的生命力。
电影之所以能让人热血沸腾,是因为我们从哪吒身上,感受到了那股烈火般的生命力在熊熊燃烧。
丢失的主体感
丢失的力量
什么是主体感呢?
一个人真实的样子是A,外界期待的样子是B,
接纳A、有选择地活出A,便是主体感的体现。
若以A为耻,压抑A,凡事按照B的标准行事,
审判自己,强迫自己活成B,则会丢失主体感。
故事中哪吒是魔,龙族是妖,这样的身份在出生时就已经注定。
在电影的世界里,妖魔皆为邪道,注定低劣,唯有改造自身,修炼成仙才是正道。
为了得到世间的认可,哪吒需要参加升仙考试,还要在考官面前压抑隐藏自己的魔性。
于是便发生了一连串让人啼笑皆非的剧情:
哪吒时不时暴露本性展露不羁的一面,师傅太乙真人就在旁边不停敲打他。
本性与外界标准之间的矛盾,也是现代人内耗的根源。
现实中,许多心理困扰都是我们过度压抑本性,过度盲从外界标准所导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