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交子至今未有实物,这是“北宋人物仓库图印钞铜版”的拓片)
众所周知,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产生于宋代,比西方国家早了600多年。作为宋代盛极一时的货币,交子可以说得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经济金融领域的一大杰出发明,它的发明大大便利了地区性的商业贸易,促进了商品流通。在被政府垄断以后,交子这种纸币还有缓解朝廷财政危机、临时筹措军费的政治功能,因此交子在宋代经济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那么,交子这种划时代的产物是如何诞生的呢?又有着怎样的流通历史呢?
【交子的历史渊源】
据传说,纸币是上古时期的黄帝发明的,黄帝是人文初祖,传说他发明了房屋、衣裳、车船、音乐等,古人崇拜黄帝,将许多发明归结在他身上,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传说不足为信,实际上,纸币的产生有着很深远的历史渊源,有着一个长久的发展过程,纸币是社会经济制度与时代机遇碰撞的产物。
西周时,民间有一种“里布”充当交易的媒介,顾名思义,在布上写上年月、钱数、地址,并加盖发行人印书,持有人便可用以购买货物,而且还能转让流通。春秋战国时期,民间又出现了一种“牛皮币”,用一张写有买卖双方姓名的牛皮作为支付工具,持有人可以随时向对方兑换一头公牛。西汉时期,汉武帝下旨采用皇家苑圃的白鹿制成长宽各一尺的“白鹿皮币”,每件值40万钱,规定诸侯朝见必须购买“白鹿皮币”衬垫玉璧,这实际是汉武帝因国库空虚而想出的办法,实际上它并不具有流通意义。
(疆域辽阔的唐代长途大宗贸易发达)
唐代社会经济有了很多发展,长途大宗贸易十分发达。当时的长安城是全国的经济中心,许多茶叶贸易商人都聚集在此,商人出售货物后发现随身难以携带大量铜钱,将所获收益运回本道也得耗费大量时间。于是,唐宪宗时期出现了名为“飞钱”的异地兑汇信用凭证,据《新唐书·食货志》记载:“时商贾至京师, 委钱诸道进奏院及诸军、诸使富家, 以轻装趋四方, 合券乃取之, 号‘飞钱’。”也就是说,在京城的各地富商将钱寄放在诸道(唐代行政区划)驻京的进奏院、各军、各使或富商家属那里,进奏院开出一张票券,半张给商人,半张寄回当地,只需携带半张票券前往各地经商,在指点兑换地点将票券合二为一,便可取出现钱。
“飞钱”的出现便利了商人经商所得铜钱的运输,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同时它也是具有商业信用的兑换凭证。宋代的交子、会子直接滥觞于飞钱,《宋史·食货志》就有如下记载:“会子、交子之法,盖有取于唐之飞钱。”虽然“飞钱”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币,但是它的出现流行培育了社会的信用心理,是宋代纸币的雏形,为社会接受纸币这种具有信用的价值符号作了充分准备。
【交子的产生与发展】
唐代时有“扬一益二”的说法,其中“益”指的是益州,其治所在成都,唐代四川地区经济比较发达,宋代继承了晚唐以来商品经济的发展,政府更是打破了“坊”、“市”的界限,城中各地“市人买卖于其间”,出现了夜市与早市,农村的草市也迅速发展起来,四川地区依靠发达的农业、手工业基础,成为了全国性的商业都会,商业经济十分活跃,北宋熙宁十年成都的商税额排到了全国第三,由此可见一斑。商业的活跃促使商业和商品流通规模的扩大,市场中流通的货币总量也要求急剧增加,因此四川同样出现了“钱荒”现象。
(《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
宋太祖赵匡胤灭掉盘踞在四川的后蜀政权后,将当地的铜钱全都集中解送京师以缓解中原的货币短缺问题,又因为四川本身不是产铜地,铜钱在四川就基本消失了。于是,宋太祖下令四川地区只能使用铁钱,并禁止其他地区向四川流通铜钱。可是,铁钱本身价值低廉,购买力十分低下,而且铁钱尤为笨重,携带十分不便。据南宋人李攸《宋朝事实》记载:“川界用铁钱,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折大钱一贯。大钱一贯重十二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文,即难以携持。”铁钱一贯重达十二斤,街市小买卖都能用到三到五贯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