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就是灵活就业社保吗,灵活就业也是社保么
据最新统计,目前我国灵活就业人员有2亿人,灵活就业覆盖多个行业。近年来,我国灵活就业人员逐年增加,这也反映了社会对灵活就业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大。我们来看看两亿人的灵活就业是不是真的“灵活”,灵活就业社保和职工社保的区别。
两亿人灵活就业真的“灵活”吗”[S2/]
“没有轮班,没有老板,没有约束”。
这应该是很多人向往的工作模式。自从优步用这个口号招聘司机以来,许多零工经济公司都用这个广告招聘零工。
"我宁愿去送货,也不愿进工厂."无数抱着这种想法加入送外卖大军的人,张舟就是其中之一。他出生于90年代。两所建筑类大学毕业后,因为不想待在工地,创业送快递,他选择了做外卖骑手。在中国,随着平台经济的兴起和新生代劳动者对灵活自由工作伦理的重视,“灵活就业”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今年年初,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已达2亿人左右。灵活就业不仅涵盖传统服务行业的零工,如家政人员、餐饮服务员等,还包括新兴平台的零工,如众包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网络主播、游戏培训等。灵活就业的兴起既有经济形势变化带来的冲击,也有企业灵活就业的需求和部分劳动者对灵活就业的追求。
国务院印发的《第十四个五年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鼓励个人利用社交软件、知识分享、音视频网站等新平台就业创业,促进灵活就业和副业创新。一方面,灵活就业被视为就业市场的“蓄水池”,为低收入人群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是企业降本增效的一种方式。这也意味着对传统就业模式的挑战。另一方面,除了传统的就业模式,零工经济工作者还面临着安全感缺失、不稳定性增加、经济风险加大的困境。
去年7月,多个部委陆续下发文件,要求加强平台零工权益保护,如加强职业伤害保障,组织开展以出行、外卖、即时配送、同城货运等行业平台企业为重点的试点。如何保护零工的权益正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兼职经济不再是一个边际二级市场
渐渐地,张林洲送外卖已经两年了。他曾经有一个在工厂工作的朋友。虽然有社保,但他觉得“像个畜生”。“没有休息的机会,没有尊严,上厕所也要报告,一天只能去一两次。”张舟说:“进厂就像坐牢。就算我再落魄,也未必会考虑。”
他即将年满30岁,很难找到门槛稍高的技术活,外卖的门槛相对更低。他也送过快递,但在经历了乱罚款和极低的单价后,他选择了外卖这份“当时单价比较高,比较灵活自由”的工作。
张舟的选择不是唯一的。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与人力资源学院院长温晓义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背后是劳动力从传统制造业向服务业迁移的趋势,尤其是平台类岗位。“现在的零工经济不再是过去的边际二级劳动力市场。它已经成为初级劳动力市场,甚至是一种主要的就业方式。”
国家统计局近年发布的农民工调查报告显示,从事第二产业的农民工比例从2013年的56.8%下降到2020年的48.1%;而从事第三产业的比例从2013年的42.6%上升到2020年的51.5%,形成“剪刀差”效应。
"灵活就业的兴起与中国劳动力产业的结构转型密切相关."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孙平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中国曾被称为世界工厂,主要出口廉价劳动力。但随着过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南亚、印度、非洲等地转移,过去留下的大量劳动力转移到其他行业。
00后的赵娜从去年年底到今年1月短暂做过家政。她高中毕业就开始工作了,但是没有上大学。因为要熬夜做普工,她进工厂没几个月就辞职了。从那以后,她就一直做家政服务员来维持收入。
闻仪认为,在结构改革的过渡阶段,必然会影响传统的正式就业。灵活就业介于正式就业和失业之间,起着就业“蓄水池”的作用。
“如果作为‘就业蓄水池’,零工经济是相对于正规就业的一种补充就业形式,也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手段,承接实体经济不佳的就业形势。”温晓义表示,从这个角度来说,国家政策应该支持灵活就业的发展。
关于灵活就业的兴起,另一个背景是企业采取的“轻资产”管理模式。文说,企业经营的目标越来越是要在金融市场上获得高市场价值。据此,希望劳动者的因素不要制约企业绩效,尽量追求弹性劳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