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保就是灵活就业社保吗,灵活就业也是社保么
孙平还认为,2008年金融危机后,量化宽松政策导致了通货膨胀。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热钱,最终登陆互联网行业。国际金融资本的投入,使得互联网行业更倾向于使用“轻资产”的运营模式,即通过劳务派遣、平台合作等方式将部分工人外包出去,从而降低企业的人力成本。
此外,数字化也让兼职工作机会更加便捷。移动互联网的诞生,让人们摆脱了传统的台式电脑,更快的找到了零工。劳动力确认劳动关系、缴纳社保的部分制造业,向平台零工转移。“这背后是传统行业吸引力下降的问题,还有农民工难以在城市扎根,不关心社会保障的问题。”嗅仪说道。
许多因素增加了灵活就业群体的数量。美团财报等数据显示,通过美团平台获得收入的骑手总数从2017年的220多万增长到2021年的527万。《2021年中国互联网家政服务行业报告》显示,全国家政从业人员从2017年的2623万人增长到2020年的3275万人。
平台给灵活就业带来了什么?
相对于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出现在公众面前并被关注的工作,平台家政人员更具隐蔽性。因为家政人员往往都是一家一户呆着,所以他们的社会知名度就更低了。
刘芬是一名70后家政人员。四年多前,她加入了一家互联网家政中介,成了一名兼职。她每天早上8点到下午6点接单。钟点工名单分2~4小时,每小时50块,平台抽成7块。经过四年的积累,她已经积累了一批老客户,她一周安排了五天的常客。这让她的工作更加稳定。
尽管之前没有家政经验,但经过三天的培训,刘芬成功成为了一名家政人员。她向平台交了1000元押金,得到了一些工具。每周除了周二,她都背着平台发放的红色印花背包,开着小电驴,穿着统一的工作服和围裙穿梭在半径7公里的小区之间。
刘芬曾经是一个全职家庭主妇,直到她的女儿上了大学并离开了家。跟着她到了女儿所在的城市,打零工补贴收入。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教授孟良曾对平台上的家政人员做过调查。她发现互联网平台有助于家政人员的职业化。“平台的培训和管理理念有助于塑造劳动者作为清洁和家务专家的形象,是基于提高其专业水平的考虑,但也具有市场教育的功能,让人们认识到家政人员的价值,尊重家政人员。”
灵活就业,还“灵活”?
"我的网站,骑手职业周期,通常只有4个月."张舟说,这导致经理们在施工期间尽可能多地发送订单。
他是个专车司机,每个月只能请两天假。甚至在没有单子的时候,他也不能休息,因为他要“抢单”:一旦下线,就意味着失去被系统调度的机会,只能靠高峰期的单量勉强吃饱肚子,所以他要一直保持“随叫随到”在线。
特殊骑手刚入职时,新人的保障期会算在200单以内,然后系统会优先发送途中近单。新的保护期过后,骑手们面临着订单下滑的局面,不得不等待时间换单。另外,张林洲所在的城市,每年只有三四个月的旺季。订单减少,疫情骑手增多,也加剧了内卷,很难挣钱。失望之余,张林洲常常在工作三四个月后就告别这份高风险、不稳定的工作。
在对骑手的调查中,孙平发现,平台零工逐渐成为一种“粘性劳动”。在她的研究中,从2018年到2020年,北京的专用骑手比例从32.6%上升到52.8%。“因为产能总有缺口,公司希望把一部分工人变成有固定工作时间的人,想办法把工人粘住。”孙平表示,这使得平台的弹性用工出现了去弹性化的趋势。
骑手单量的完成也变成了“追赶游戏”。“平台有游戏化的激励方式,累计定价。单量越多,单价越高,让骑手多做各种工作。”孙平表示,从2018年到2021年,外卖骑手在平台上的整体时间会越来越长。
国内产业也面临类似的困境。刘芬只能接受平台调度,不能自行取消。过年忙的时候,她一天能接4单,每单之间只有半个小时。当她从这个房子出来时,她不能得到任何食物。刘芬的手机还配备了GPS定位系统。平台规定必须提前10分钟打卡进入小区500米范围内。不按时打卡,扣10元。擅自取消订单,扣50元。
孟良认为,传统家政工人与企业之间存在“弱契约”和“弱控制”的松散关系,而互联网平台在保持“弱契约”的临时性、非正式劳动关系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工人的控制。互联网家政行业的从业人员,无论是相对于传统家政人员,还是相对于其他行业的从业人员,都处于更加被动和被监管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