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一名31岁的渔民安瓦尔,在印尼科莫多岛上采摘水果,结果不小心从水果树上掉了下来,刚好踩到了一只巨型蜥蜴,蜥蜴瞬间就朝他扑了过去,咬住了他的腿,之后又咬住了他的手臂,身体和脖子。
几分钟后,听到呼救声的村民赶到,立马赶跑了巨蜥,救下了安瓦尔,然后把他送到了临近的弗洛雷斯岛的一家诊所进行治疗。
然而还是为时已晚,最终安瓦尔没能救活。

科莫多巨蜥
而袭击安瓦尔的这只蜥蜴,正是科莫多巨蜥,俗称科莫多龙,是现存的体型最大的蜥蜴。
目前仅分布在印度尼西亚的科莫多岛,林卡岛,弗洛雷斯岛和吉利莫坦岛四个小岛。
我们回过头分析下渔民安瓦尔的死亡原因。
根据事件描述我们得知,是渔民安瓦尔从树上掉下,踩到了巨蜥,巨蜥才朝他扑过来的。
而科莫多巨蜥,在印尼所生存的范围内,又是顶级的捕食者,咬合力也是惊人,一旦咬到猎物后,猎物根本没机会逃脱。
而渔民安瓦尔就很有可能是因为无法逃脱,导致身体多出被巨蜥咬伤,最后不治身亡。
但,这只是其中一种可能,还有一种可能是安瓦尔被咬伤后,伤口并不致命。
而导致他死亡的,可能是伤口细菌的感染或科莫多巨蜥毒液的发作。

科莫多巨蜥如何捕猎的。
我们也许可以通过了解,科莫多巨蜥的捕猎方式,找到更为准确的答案。
据了解,科莫多巨蜥在捕捉猎物时,能够以20~25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奔跑。但由于体型庞大,导致耐力不够,它们很少会主动追捕猎物。
反而更多的是,靠潜伏在草丛,水边等地方,静静等待猎物靠近,等待时机成熟,突然跃起发起攻击,咬伤猎物。
如果猎物体型过于庞大,没能直接猎杀,它们就会跟在猎物后面,等待毒性发作,等猎物昏迷或死亡后,再前去吞食。
科莫多巨蜥的舌头和蛇的舌头一样,是分叉的,能用来辨别空气中的气味。即使相隔几公里远,科莫多巨蜥也可以找到自己的猎物。

纪录片《生命》中就有这么一个片段,科莫多巨蜥猎杀水牛,在袭击咬伤水牛后,由于水牛体型庞大,巨蜥并没有立马追上水牛。
而是跟在水牛后面走了几天后,等水牛体内细菌和毒素发作,死亡后,才一拥而上开始吞食。
科莫多巨蜥有毒?
是的,科莫多巨蜥有毒,而且还是目前最大的有毒动物。
关于科莫多巨蜥靠毒液杀死猎物,之前还有一些争论。

比如在没发现科莫多巨蜥有毒之前,大家一直认为,科莫多巨蜥咬伤猎物后,猎物的死是因为巨蜥嘴里携带大量细菌,由于细菌导致猎物伤口感染造成的死亡。
毕竟科莫多巨蜥给人的印象,经常是嘴角流着粘稠口水的食腐动物,给人的感觉就是满嘴的细菌。
之前也有一位外国学者做过这样一项对比实验。
用两条新鲜的羊腿,一条涂上科莫多巨蜥的唾液,另一条则不涂。经过三天时间的搁置,最后可以明显的看到。

涂了科莫多巨蜥唾液的羊腿,发生了剧烈的腐烂变化。而且腐烂速度明显高于没涂科莫多巨蜥唾液的羊腿。
这个实验仿佛在一定程度上也证实了,科莫多巨蜥靠唾液里的大量细菌,感染杀死猎物的说法。
然而,后来国外的一项研究却表明,科莫多巨蜥口腔中滋生的细菌种类与其他大型动物食肉动物口中的细菌种类并无本质区别。
而食肉动物在咬伤猎物后,理论上也可以造成败血病发作,造成动物伤口细菌感染。
直到2009年,来自墨尔本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在对一只死亡的科莫多巨蜥头部标本进行核磁共振扫描时,在其下颌发现了一对类似毒蜥蜴的巨大毒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