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长、超重的周期是房地产行业逃不开的宿命
5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前4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数据,1-4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0.9%,销售额同比下降29.5%;5月18日发布的4月全国70城房价数据也显示,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城市分别有47个和50个,较上月分别增加9个和5个。
在这个“地产最坏的年代”里,贝壳作为房地产行业产业链中的一环,不可能脱离经济基本面,独自逃离衰败。
比如同为行业头部企业的我爱我家,同样面临着利润急速下降等问题。2021年,我爱我家虽然以119.63亿元的营业收入,录得24.94%的增长。但是其净利润下降46.81%,扣非净利润暴跌61.87%。
2022年一季度,我爱我家营业收入增速再次下滑到18.66%,一季度净利润-2.41亿元,同比下降240.12%。
此外,在“房住不炒”的政策基调下,房产中介作为推高房价的因素之一,遭遇了越来越多的政策不友好。比如2021年有十多个城市升级调控,出台二手房指导价制度。2021年7月,网上还传出中介费下调消息。
更加出圈的是杭州市。2021年8月18日,杭州房管局二手房交易平台上线新功能,个人售房者可以跳过中介,在政府平台网站上自主挂牌房源,引发了市场关注。平台上线10天时间里,杭州市主城区的个人挂牌房源量从90套增加至970套,增长近10倍。
这种釜底抽薪的打法,打破了多年来的房产交易套路,房产中介市场深受其害。直到如今疫情剧烈地影响经济之后,政策面才有所松动。
对于贝壳而言,悬在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还不止这些。自贝壳成立以来,其是否涉嫌垄断一直存有争议。以58同城CEO姚劲波为首的众多业内同行,长期指责“贝壳垄断”,甚至要求主管部门对其斥以重罚,早已不是新闻。
姚劲波一直是贝壳的“死对头”
其实,为了对抗地产业残酷的周期性和接连不断的政策影响,贝壳也并非没有努力。例如,在民营地产企业接连遇困的时期,贝壳开始与国企央企开发商达成更多合作,而国资也乐意与这个规模庞大的交易平台达成合作。
据晚点财经报道,今年一季度,贝壳平台上的国企、央企开发商占比已经超过了25%。
04 写在最后
左晖爱说的一句话是“做难而正确的事情”。
如何更好地度过2022年,对于贝壳来说,目前来看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对于如何正确地度过2022,彭永刚写下了自己的答案,但这个答案是否正确,仍有待印证。
在左晖一周年忌日时,他发文追忆老领导,令人为之动容:“之于行业、之于团队,老左就像一把大伞,遭遇乌云压顶有他遮蔽风雨。”
之前的2021年,贝壳还有左晖留下来的遗产作为家底,可以慢慢试错。
但2022年的大环境,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
彭永东还写道,“这一年,我们独自面对每一次的‘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