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七八十年代学历与当下学历进行比较的讨论具有很高的热度,毕竟在七八十年代的学历与当下同等学历水平的人,在当今的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存在比较大的差异,以及在职场上的发展前途也有比较大的差异。
其实在78年能初中毕业,应该在县级以下水平中算是学历比较高的,而且那时想要上初中必须参加初中入学考试,有不少人考好几年都没能进入初中学习,能进入初中的学生也算是学生群体的佼佼者,尤其是在农村学生群体中,这种现象更为普遍。不顾即使考入初中后,也有不少学生因为家庭贫困的原因,最终没能在上完初中的课程,导致自己提前辍学。
如果当时能初中毕业,相信在当时的求职市场上,可以得到比较不错的职业,甚至可以超过如今的专科、普通本科学生的就业质量。现在很多党政事业单位中,不少在78年左右毕业的工作人员,他们参加工作时的学历有不少也仅仅只是初中毕业而已,在78年能顺利从初中校园中毕业,就算是学生群体中的优秀代表,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也有不错的发展。
当然,也有不少初中毕业生,甚至高中毕业生也没能找到合适的工作,这也与家庭人际关系实力、个人能力等有很大的关系,但这毕竟只是个例而已,不能否定当时初中、高中学历的重要作用,在那个时代能拥有初中、高中学历,即使到企业中求职,也基本不用到车间工作,而是直接到办公室,从事文字、财务等工作。
如果非要将78年的初中学历与现在的学历相比,可能那时的初中学历知识广度与深度甚至都不如六年级或者初一的水平,这也与当时的社会教育背景有很大的关系。七八十年代的教育实力与当下的教育深度与广度是不同的,将不同时代的学历水平进行比较,显然是没有可比性,也可以说没有任何意义的。
78年初中毕业,现在差不多六十岁了。
那个年代别说初中毕业,就是读完小学也是很了不得的。与现在的学生相比,数理化和英语这些不敢说,语文和书法基本功确实板扎。
七几年的初中毕业生,在那时绝对是“高级知识分子”。那个时候高中学生极少,大学生就没有了,因为是77年才恢复的高考。
我是70年出生的,77年和恢复高考的“第一届”大学生一起入的学。那个时候哪有什么“正规教师”,多数只读过小学四五年级,一边教书一边学习,和学生一起成长。这部分教师后来转成民师,改革开放后经过短期培训基本上都转正了。
小学生就能当教师,那初中毕业生就更了不得,政府机关各大部门、供销烟草各大行业都有他们的身影。不过那时的人在日常的工作中积极上进,能不断提升自己,工作及生活能力很强。
结语:不是同一时代,没法作比较。各个时期有各个时期的文化需求,只要自己所学能为国为家作出贡献,那就是时代需要的人才!
想跟大家讲个笑话:我有一个玩伴,就是一九七九年的初中毕业生。就在这一年,他闹出了一个大笑话。这年秋天,他的奶奶害了红眼病(结膜炎),奶奶拿出一个眼药盒,让他按照这个盒去卫生所拿眼药。我这个玩伴看了一眼眼药盒,记住了眼药的名字。到卫生所,他问医生有没有“气雨类眼亮”。医生一头雾水,说没有。我这位儿玩伴儿很急,怎么没有?上一次都是在这儿拿的眼药。医生说,你回家把眼药盒拿回来。我的这位玩伴儿就跑回家去拿回来了眼药盒。医生看了看,让他再念,他还是念“气雨类眼亮”,医生大笑后,问你的语文老师是谁?我这位玩伴,告诉了医生语文老师是谁?医生说,这是“氯霉素眼膏”,什么“气雨类眼亮“,五个字念错了四个,你这初中不知是怎么上的?。
事儿也凑巧,没几天,这位语文老师到卫生所拿药。医生是赤脚医生,和这位老师是一个大队的,就当笑话讲给了这位老师。这位老师很尴尬。第二天上课,就把”氯霉素眼膏”五个大字,工工正正地写在黑板上,并当众把我这个玩伴叫到黑板前,让他念。全班哄堂大笑,又找几个同学念,也有念错的。不管怎么说,我这位玩伴就出了名,大家送他个外号叫”气雨类”,叫的多了,”气雨类”就成了他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