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回答题主提出的问题,七八年的初中毕业生,水平差的多,水平高的少,总体来说,没有现在的初中毕业生文化水平高。
01:1979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仅三年,无论的城市和农村,学校教学还没有完全走上正轨,绝大多数地方还是两年制,所以,那时的教学质量就大大折扣。
02:特别是农村,当时的初中是村办初中,也就是说,一两个大队或有是两三个大队办一所初中,办学条件差,教学设施落后,没有教学设备和仪器,根本不具备办初中的条件。办学条件决定办学质量,所以,那时的学生半成品多。
03:一个公社有十多所初中,在当时师资力量极差条件下,当时的初中教师根本就不达标,有很多教初中的教师处于应付状态。
国家没有能力给正规师范毕业的教师,大多都是村里派的民办教师,这些民办教师大多都是乡农中毕业的高中毕业生,并且,这些老师上高中的时候也是在文化大革命中,教小学可以,教初中就困难了。所以,师资力量就决定了当时初中的教学质量。
众所周知,现在的初中是三年制,办学条件也好了,老师大多都是正规师范学校毕业的合格老师,所以,那时的初中毕业生与现在初中毕业生相比,文化知识水平肯定有差距。
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那时的初中毕业生,比现在的初中毕业生懂事,有头脑,有意志。这些东西现在的教育缺失了,现在毕业的初中生,在这些方面远远不如以前的初中毕业生。
如果要真问那时的初中毕业生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学历,可以这样说,那时好一点的初中毕业生,也勉强和现在的初中毕业生相当,一般的初中毕业生,恐怕和现在六年级学生的水平差不多。
这篇文章恐怕要得罪不少网友们,但我是从客观上说的,你们想一想,我说的对吗?欢迎大家批评指出。
我父亲的单位有一位退休的领导,经常来看望我父亲。他原本是支部书记。他就是普高毕业,是1980年初期不久毕业的。这位领导很有才华,很擅长文学创作,在各种大小报刊上发表了无数作品。他还参加了地方市志的编纂工作。别小看高中毕业生,那个年代高中毕业生就是大知识分子了。据他说,他小学升初中的时候,全班50个人,就录取1个人。而他被录取了。也就是说,在他的那个年代,绝大多数人都只有机会念到小学。
我曾经看过一篇报道,说50年代有一个高小毕业生自愿到农村工作,结果被树立为“知识分子下乡”的典型,毛主席还亲自接见了她。高小毕业,在那个年代,已经算知识分子了。那么初中毕业,已经算相当可以了,相当于今天的中等知识分子。
而这位领导,不但念完了50取1的初中,还继续念了高中。高中生在60~80年代,绝对算是上等知识分子。中专和高中差不多层次,中专生出来都可以评工程师。现在没有本科学历,不可能评工程师。
当然,他毕竟是过去的高中生,很多知识都落后了,今天大学生知道的,他未必知道。但是,如果要比素质和学习能力,他肯定占优。那年代,至少100个人才能出一个高中生,他的能力属于“百里挑一”。而现在由于大规模扩招,大学生的平均质量没有以前的高。
只能说,从总体来看,78年的初中毕业生大多不如现在的初中毕业生,大约相当于现在的5年级学历水平吧。
因为那个时代,整个中国社会的文化水平都低,小学都是五年制,初中、高中都是两年制,从小学到初中,总共也就七年,学制比现在要短两年。农村中小学校,师资力量普遍都很薄弱,绝大部分老师是民办老师,这些民办老师大都是初中毕业生或高中毕业生,极少有大学学历的。初中生教初中生大有人在,尤其是有不少民办老师是靠拉关系开后门讲人情走上讲台的,他们并没有什么真才实学,语文老师懂拼音的能够用普通话教学的寥寥无几,懂语法的也是凤毛麟角。我曾经有个同事,他就是高中毕业生,民办教师出身,他父亲是公社干部。他不懂汉语拼音,也不懂语法。有一次,他拿本语文“学法大视野"来找我,指着其中一个题目来问我答案,我说,答案这本书后面有啊。我就翻到这个书后面的答案,指给他看。他上课很少朗读课文,也不讲解课文,要读也是指定学生读。课文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他都抄到黑板上,有时让字写得好的学生抄。他每教一学期语文,总要买五、六本"学霸"、“一点通"之类教学参考书,并且摆放在讲桌上,随时备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