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如果当地学校认可一些竞赛证书的话,可以带着孩子参与一些比赛与活动。如果不认可也没关系,该学什么学什么,数学竞赛也不像洪水猛兽一样,学习是开启智慧的一种方式,而不能成为孩子的重担。
4、最后心态最重要,家长一定不能将自己焦虑的情绪传染给孩子。考试与升学不是通向幸福生活的唯一道路,每一位家长的最终愿望都是希望孩子健康开心的成长,拥有面对失望和挫折的勇气,拥有立足社会的本领,拥有正直和善良的品质,这些才是我们教育的终点。
君行天下,翰墨传香。
小升初新政策说白了就是,公办民办一起招生,不许掐尖;超出计划,全凭摇号;去哪儿上学,全看运气。
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去一个好初中,这样不仅省了家长很大的精力,而且孩子会更有希望考取重点高中。可是在新政策下,如何让孩子进入好初中变得不可预计了。
对于小学生家长来说,凭运气的事情只能交给运气了。但自己能够控制把握的事情一定要做好做优。孩子优秀,即使在一个弱一些的初中,学校、老师也会把他当做宝贝一样的重点培养,受到的关注和享受的教育资源可能更多一些。再加上初中阶段的特殊性,做鸡头可能比凤尾要好得多。
孩子拼学习拼成绩,归根结底是拼孩子的学习能力。所谓学习能力就是天赋、习惯、专注力、自律性等等这些更多的非智力因素。我们更应该从这些方面着手,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强的专注力、良好的自律性。试想上课专心听讲,课后认真复习,按时完成作业,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学习会不好吗?如果有,那也可能是学习方法的问题,通过课外补习完全可以取得非常良好的效果。
另外和谐的家庭气氛也是影响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对年纪小的儿童更是影响巨大。所谓家和万事兴,其中一兴必有孩子学习进步发达之兴。
这里谈的小升初新政,其实指的是国务院在2019年出台的公民同招、民办100%摇号的政策。
这个政策之所以引人注目,主要是因为各地好的初中多半是民办初中,而民办初中改成摇号入学后,可能会断送好多努力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进入民办名初的梦想。
原本的小升初政策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产生了很多混乱,给家长增加了焦虑。这些焦虑在新政之后会有所缓解,但也肯定不会彻底解决问题。对于关心小升初新政的家长,我有以下建议:
1、100%摇号,并非全民都参加摇号。有强烈意愿想要择校的学生家长其实就那么多,竞争的群体范围就这么大。竞争是永远存在的,不会因为新政就消失,也不会因为新政突然加强。武汉市的七所公参民初中,原本就有一些名额给到区内摇号,几乎没有报名条件限制,但其实每年也只有约30%的学生参加了摇号报名。新政后,所有民办学校都开始摇号后,这些参与摇号的学生会进一步分散到更多的初中去摇。
2、优生是所有学校争取的对象,在哪都是香饽饽,名初永远不会停止寻找优生的步伐。从各地已经实施新政的情况来看,虽然执行了100%摇号的政策,但要具体看到底是多少招生名额的100%。多数学校其实还是在摇号之外预留了名额,这些预留的名额优先给了优生。
3、新政并没有特别强调禁止分班,而择班其实比择校更加重要。可能我们进了整体弱一点的学校,但如果能进学校的头部班级,一样有很大优势。分班也是这些民办学校的法宝,被认可的优生被分到好班,没被认可单纯靠摇号摇进来的学生,肯定会被分到平行班。这样就限制了一部分不想进平行班的学生去参加摇号,从而增加了优生摇上的概率。
4、公办初中免费,而民办初中学费普遍较贵。愿意在经济上投入的家庭,往往也是择校意愿强烈的家长,往往也是抓学习抓得紧的家长,当然往往也是学生成绩高于平均水平的家长。高学费会降低一部分家长参与摇号的积极性,同时民办学校会通过给奖学金的方式,增加优生家长参与摇号的积极性。
5、在以上事项的作用下,优生摇号摇上的概率会大大提高,同时对于没有摇上的优生,民办学校再给其它的绿色通道,确保优生都能顺利进校。
6、优生在小升初阶段如果没有通过正常途径被录取,民办学校还可以提供借读机会。进入初中后,学校再帮忙慢慢转学籍,毕竟后面还有接近三年的时间来操作这个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