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对于想要择校的优生来说,进民办的名初依然有保障,退而求其次进对口初中的好班也是很好的选择。而对于成绩平平,择校意愿却非常强烈的学生家长来说,摇号也多了一个进入民办学校的渠道。
不管是优生还是普通学生,抓好学习还是最重要的,不仅仅是为了小升初,更是为了未来进入初中之后的学习和发展。
很多城市小升初实行摇号的政策已经实行了几年。而我所在城市的小升初执行新政策还没开始,因为疫情的原因有所延缓,但也是已经箭在弦上,虽然说具体的细则还没有发布,但是即便发布了,也是和其他的城市一样。
其实小升初的这个改革,主要就是集中在公民同招和民办摇号两个问题上。
公民同招就是指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同时招生,取消之前民办学校提前招生或者是掐尖招生这样的一个优势。
关于民办摇号的问题,我认为民办它有这个民办的资本在里面,所以民办初中的摇号虽然会落地,但是民办初中肯定不会拿出百分之百的名额来进行摇号。
预估可能会采取一半是摇号,一半是自主招生,或者其他的比例均衡摇号和自主招生。
面对新政,我们家长应该怎么办呢?
一、坦然面对,成绩是王道。
万变不离其宗,成绩好就有优势,即使摇号去了一般般的初中,只要肯学,终有出头之日。
二、审时度势,认真抉择。
对口初中不太好,那么建议你还是重头戏放在民办初中。因为我觉得民办初中不可能100%全部去进行摇号,肯定会有一部分的名额放在自主招生。
重点关注一些心仪的民办初中的公众号,看一看他们的招生动向,什么时候可以递交简历,什么时候可以开展游园活动。
如果对口初中还不错,即使摇号没摇上,终归有退路,把孩子的成绩搞好,争取分班考考进最好的班。
如果孩子还没有到小学六年级,可以选择转学或者转去比较好的私立的小学直升初中的那种九年制好初中,一劳永逸。
三、乾坤未定,你我皆为黑马。
很喜欢这句话,我也经常用这句话来鼓励自己,鼓励孩子。是读书的孩子,会读书的孩子,哪里都可以读得好。不好读书,读书偷懒的孩子,请孔子来教也无济于事。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每个家长追求好学校的方向是不变的,现在民办采取摇号之后,不确定性太多,所以我建议是根据自己情况适当调整。
能进私立就不进公立,能进实验班就不进普通班。实在摇不上号,就近入学,孩子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总比天天在学校好,每天回家看的见摸的着管的住。如果附近学校实在太差了,就追求好的班,努力学习是不变的,成绩不差,好的班好的老师也差不到哪去,不努力学习到哪里都嫌弃,照样高中也是读不了。
所以最终最好的政策还是要孩子好好读书,拔尖的哪个学校都想要。
面对小升初的政策,很多家长提前一两年就开始关注,更重要的是家长心态变坏,到最后多数家长面对变化的政策,无可奈何花落去,只能根据政策最后在一个学校就读,但有极少数家庭由于家庭条件较好,进入了一些高档次的民办学校。针对此种情况心里更不平静了,总觉得自己孩子读的那个学校不怎样,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
针对此问题我们家长该怎么办呢?我们来探究一下。
就来说少数家庭让自己孩子进了贵族样的学校吧,这是不是就真的好呢?在现实中,很多孩子家庭条件好,进的学校也好,但成为学渣的也不少,其实学校再好,孩子怕吃苦,孩子没有找到合适的教育,如孩子智力一般,而进入了生源特好的班,但孩子从小在家里生活在鲜花和掌声中,无法适应学习压力,心态无法平衡,最后学习效率低下。学习会很不理想的。但如果孩子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往往还能跟上进度而学得好一些。
有的孩子家庭条件差,顺其自然进入一所很一般的学校,但孩子适应能力强,自律性强,在现实中也有很多孩子学习效果也很好。
通过上面分析,学校很重要,但主要还是孩子自身的适应能力更重要,学生的适应能力与家庭教育有关。所以对现状小升初的政策的最好对策是,培养孩子适应能力,认真对待家庭教育。家长要正确对待教育。心态要正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