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AUKUS)。
这一组织的成立,意味很明确:
加强不同盟友体系的联系。
要知道,这是美国在冷战时期都很难做到的事情。
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王缉思最近正在做这方面的研究,他告诉谭主:
冷战从一开始,美国和欧洲就形成了跨大西洋联盟,那是因为他们当时有共同的利益,比如马歇尔计划的“复兴欧洲”。但亚洲当时的情况和欧洲的情况很不一样,所以美国在亚洲是处于非常困难的境地。到了现在,美国想要在亚太地区结盟,仍会遇到比在欧洲更大的阻力。
与在欧洲的顺利结盟不同,二战刚结束不久,美国就在亚洲打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当时战场上的失利还只是美国在亚洲碰壁的开始,事实上,深受局部战争之苦的亚洲国家,更加珍惜独立自主的精神,面对今日想要拉帮结派的美国,大多数亚洲国家,都没有“选边站”。
为了将大西洋联盟的力量投射到亚太地区,拜登政府拉上了美国在大西洋联盟中最重要的盟友——英国。拜登政府希望通过两个“圈子”的嵌套,增强大西洋盟友和太平洋盟友的合作。
为了这个野心,拜登政府还在推动另外一项行动,加速北约的“印太化”:
先是北约外长会,首次邀请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参加;
再是,日本还和英国签署了《互惠准入协定》,两个国家可以联合部署兵力。
这些行为特别值得警惕,拜登政府试图将使俄乌冲突激化的阵营化对抗引向亚太地区,这对亚太国家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度危险的信号。
俗话说,圈子不同,不必硬融。美国强行地把不同体系“撮合”在一起,真的能兼容吗?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所长沈雅梅告诉谭主,很多国家对美国能不能处理好这么多“小圈子”的关系,是打问号的。很明显,无论是从外交技能来说还是从思维方式来说,现在的局面,已经超出了美国的“应酬能力”,这只会让国际局势变得更加混乱、更加复杂。
这不是危言耸听,澳大利亚殷鉴不远。
就在美英澳宣布成立三边安全伙伴关系的当天,澳大利亚单方面中止了从法国订购12艘常规潜艇的合同,转而在美英的支持下,准备建立核潜艇部队。
澳大利亚之所以变卦,是想在美国的“印太战略”中承担更大的责任,这是法国潜艇所不能满足的。
这件事,不仅恶化了法国和澳大利亚的关系,也恶化了法国同美国的关系——法国不仅召回了驻澳大利亚大使,还召回了驻美国大使。
积极充当美国“马前卒”的澳大利亚前总理莫里森,则以狼狈下台收场。
这件事,只是一个开端,因为在美国拉的“圈子”中,这样不和谐的因素,还有很多。
印度,就是其中一个。
“印太战略”是拜登政府的一大手笔,如果没有印度,笑话可就闹大了。所以,拜登政府执政后,也是对印度多加拉拢。
但结果,大家都看到了——此次俄乌冲突中,美国的大西洋盟友要对俄罗斯实施的制裁,印度悉数拒绝参加。
是否加入美国的“印太战略”,印度也有自己的地缘政治考量。如果可以借力加强自己在印度洋的地位,美国的便车,印度搭上也不亏。
印度学者表示,印度目前希望在国际体系中扮演一个规范性权力的角色,它的意思是,印度希望充分发挥战略自主性,向世界提供印度眼中全球规范应有的框架。
抱有这样想法的印度,当然不会配合美国所谓的“印太战略”,成为其中的棋子。
比起印度的不配合,拜登政府要在亚太地区进一步“拉圈子”,面临着一个更加现实的困难:
亚太地区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地区,域内的很多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如果仅仅打着安全和对抗的旗号,很难吸引人,于是拜登政府又出了一招——“印太经济框架”。
早在今年2月公布“印太战略”时,拜登政府就开始为“印太经济框架”造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