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芦山6.1级地震观察:无房屋整体垮塌背后的近十年防御
地震发生时,四川雅安宝兴县的一位母亲不顾一切冲回家里,发现11岁的儿子正躲在一张较坚固的桌子下避险。他们在下一次地震前离开,幸而有惊无险。
6月1日17时,雅安市芦山县发生6.1级地震,震中距离相邻的宝兴县12公里。3分钟后,宝兴县又发生4.5级地震。
各安置点迅速搭起了帐篷。此前一天,雅安全市举行一次抗震救灾综合演练,参演应急队伍转身投入实战。
6月4日,澎湃新闻从四川省地震局获悉,雅安芦山此次地震中,房屋没有出现整体垮塌的情况。遇难4人均是被地震时的落石击中所致。据四川省地震局通报,此次芦山6.1级地震属2013年“4·20”7.0级地震余震,两次地震相距9公里,发震断裂为双石-大川断裂带。
宝兴县城路口地震时的落石。 本文图片、视频均为澎湃新闻记者 胥辉 拍摄
4天后,6月5日,随着宝兴中学安置点最后一顶帐篷拆下,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称,灾区人员搜救工作已经完成,受灾群众基本得到妥善安置,群众生活基本得到保障,地震次生灾害基本得到控制,震情发展趋势基本稳定,灾区社会秩序基本恢复正常,灾区从应急救援阶段转入恢复重建阶段。
四川省地震局发文认为,2013年开始,四川经过近10年的努力,从加强地震应急准备,提升地震预警能力、建筑风险普查,抗震加固、地震应急演练和科普宣传等方面入手,成功减低了此次芦山地震的损失。
四川人的地震段子和避险意识
四川人的“朋友圈”里,流传着不少与地震有关的段子:“7.0级以下不下麻将桌”、“小地震不用跑,大地震跑不脱”……四川知名笑星李伯清也曾在网上说:地震了,四川人都躺在床上发朋友圈。
这被认为是经历过多次地震的四川人的“乐观主义”,不过,现实中四川人并非如此“躺平”,而是有着充分的准备。此次地震后,网上流传的多则视频显示,地震发生时,无论是大人、小孩还是老人,几乎都能在第一时间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迅速做出自己认为最合适的应急反应。
对于生活在地震带上的人来说,如何避险已是生存常识。
一位住在宝兴县城的居民告诉澎湃新闻,此次地震时她正在小区附近,11岁的儿子一个人在家里。第一次地震(6.1级)发生时,她不顾一切冲向4楼家里,在第二次地震(4.5级)到来之前把儿子安全带了出来。
她说,回去的时候,11岁的儿子正躲在桌子下,那是家里比较坚固的家具,这应该都是学校教的地震应急避险方法。
从家里出来之后,她赶忙给也住县城的妹妹打电话确认平安。但妹妹倒没有特别担心,她家住在2013年4·20地震之后重建的小区,抗震等级较高。
6月2日,75岁的刘章林老人告诉澎湃新闻,地震的时候,他第一反应就是跑下楼,他住的是以前的老宿舍楼,震久了可能就很危险。
老人指着宝兴中学安置点对面的山体说,6月1日晚上对面山上垮塌了两次(滚石),他知道安置点非常安全,但心还是紧了一下,这是对地震本能的恐惧。
四面环山的宝兴县
近50年内,刘章林老人经历了四次较大地震,分别是1976年的松潘-平武7.2级大地震、2008年的汶川特大地震、2013年的“4·20”芦山7.0级地震,以及这次的芦山6.1级地震,此外还遇到一些较小的地震。
刘章林说,当地地理环境特殊,每一场地震他都不敢大意。地震之后这里的人聊天,彼此分享最多的还是地震经历或应急经验,而不是地震段子。
四川雅安的宝兴县、芦山县相邻,均属龙门山断裂带,此次芦山县发生6.1级地震3分钟后,宝兴县发生4.5级地震。据中国地震信息网,2012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2日近10年间,雅安地区记录地震180次。其中最严重的是2013年4月20日发生在芦山的7.0级地震,截至2013年4月24日,地震共计造成196人死亡,失踪21人,11470人受伤。
宝兴河穿城而过
民房14年遇3次较大地震未垮塌背后
王女士的家在宝兴县城里,她说自家老房子是1997年建的,2000年的时候,又在老房子前面修了一栋三层楼的砖混结构房屋,现在主要用于出租。2008年汶川地震的时候,两个房子都震出了裂缝,但经鉴定主体没受损,裂缝补上之后继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