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位货车司机回忆,5月底,海尔产业园门外的经开第二十二大街上,停满了一整排大货车,正排队等入园。另一边,接到核酸亭的车则从另一侧排队驶出。货与车进进出出,川流不息,十分壮观。
10天来,王强每天拉3趟,再多也不干了,他担心晚上开车疲劳。而他的同行能做到5天时间赚2万多。
5月下旬以来,郑州海尔产业园里装载核酸亭的货车进进出出 陈月芹/摄
便民核酸亭便民吗?
使用核酸亭采样一天后,郑州一社区医院医护人员翟俪感到胳膊特别酸疼。核酸亭预设的手套卡位约在其脖子和胸口之间,身高1.66米的翟俪坐在椅子上够不着,每次采样得微曲着站立,身体前倾。身材较高的采样员可能需要全程曲着腿。
在背光情况下,医护隔着玻璃也很难看清被采样人的喉咙,导致有时咽拭子只能在舌面、口腔内壁擦拭,操作不规范。
此外,生产商在核酸亭右侧上方,设置有自动感应手部消毒液机。要用到这些消毒液,采样员需要通过手套卡位,再将右手臂旋转45度。这是个不容易作出的动作,翟俪和同事们后来干脆用回老办法:在架子上放一个酒精喷壶,每采样一人,就手动挤一下。
采样人员需将右手臂旋转45度才能触发自动感应手部消毒液机 陈月芹/摄
在这一批采样小屋中工作,直接放慢了他们的采样速度。翟俪被安排到郑州一学校进行核酸抽检时,被校方要求不使用核酸亭。校方表示小屋采样太慢,很多学生要参加考试,怕耽误学习时间。
手套设计的高度,也给不少市民出了难题,他们大部分时候是半蹲着的,儿童需家长抱。而一位坐轮椅的老人,需要4名成年人抬举才能够着。
儿童需家长抱着做核酸。多数核酸亭前自备按压式酒精瓶 陈月芹/摄
6月4日,经济观察网记者走访了管城回族区、二七区等办公区、居民区的核酸检测点,发现在“郑好办”上标记的检测时间内、显示“工作中”的多个核酸亭空无一人,如管城区绿地中心北塔、政通路淮南街、齐礼阎安置5号院等。
其中,二七区亚新社区淮南街航海路核酸亭前张贴的“运行时间”一栏被涂抹,距其约1公里的另一个核酸亭前手写的运行时间改为9:00-12:00、16:00-19:00;二七万达广场1号门外张贴的采样时间则为8:00-12:00;河南省儿童医院南院区周边的核酸亭前通知:该核酸工作点暂停。
6月3日起郑州更新第三版采样时间:6-30-10-00、13-00-15-00、17-00-20-30,但部分点位为8:00-12:00,前来采样的居民只能寻找下一个点位 陈月芹/摄
6月5日(周日)14:30,居民顶着36度高温排队做核酸,不少是周一返校需持48小时核酸的学生 陈月芹/摄
当天,郑州市市长何雄、经开区等多部门近20名官员实地调研多个核酸亭,询问社区负责人核酸亭的使用情况,是否便捷,现场秩序如何,以及采样时间段是否合理等。
部分核酸亭在官方标注的工作时间内空无一人,操作台上积了一层灰 陈月芹/摄
社区医院被抽空
郑州要求,核酸亭主要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立医疗机构负责运营。
翟俪所在的社区医院,医务人员加上财务、后勤共40余人,被要求负责12个核酸亭的运营。此外,还需抽出4个护士负责管理3个隔离酒店,还要负责3个大学、近10个中小学抽检。
每天所有人员,分为在科室上班、外采或抽检三大部分工作轮岗,有的科室白天采样结束后还需要继续值夜班。
翟俪说,很多科室关门,医护人员天天出去采核酸,哪个科室开门就像开盲盒。有孕妇想来孕检,翟俪也只能告诉她科室不保证有人。健康证也办不了,疫苗也打不了。
“群众是48小时一测,但我们是每天上岗,包括周六日、节假日。基层医护人员高负荷运转。”不过翟俪不奢求休息、补贴,只想回到自己的岗位上。
5月30日-6月5日一周时间,河南省卫健委通报,全省共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例,无症状感染者8例。在已启动常态化检测的郑州市,同期共新增确诊病例1例,无症状感染者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