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6月8日电 (魏薇)最近,部分上海市民反映购买“隔离险”被拒赔,理由是上海没有中高风险地区,再度将隔离险推上了风口浪尖。
新冠肺炎疫情下,各家保险公司也主动扩展了意外险的保险责任,隔离津贴成了新卖点,这些具有隔离津贴的意外险也被称为“隔离险”。但近日这款保险却因理赔难遭投保人质疑,有的保险公司以材料不符合条款要求、需要集中隔离等各种理由拒绝赔付,投保人认为保险公司在“抠字眼”。
业内人士认为,隔离险引发的投诉对保险行业也是一次教训,对于突发事件和疫情等事件,需要谨慎确定费率和定价,理性客观做好产品责任的宣传和介绍。同时,对于带有一定社会责任的特殊保险产品,保险公司更应该重视,妥善处理好纠纷。
一家三口被隔离,为啥有人获赔有人被拒?
曾经有多火,现在就有多尴尬。“我现在压着很多客户,还没让他们提交理赔申请,因为各地防疫政策和隔离证明模板不同,保险公司理赔审核标准和要求也有点混乱,根据前期理赔经验大部分客户用已有的材料交上去就被拒赔。”最近,保险经纪人李岚(化名)在为卖出去的隔离险犯愁。她有北京、上海、哈尔滨等地客户购买了多家保险公司隔离险,但没想到理赔时却出现各种问题。
“上海的客户隔离证明大部分都是通过随申办小程序自助申请的,证明上没有写具体的隔离原因,防控措施写的也不是强制居家隔离,而是居家健康监测,这一点不符合保险公司的隔离津贴理赔要求,一般提交都会被拒赔,所以我就没让客户上传理赔材料。”李岚告诉中新经纬,因为上海刚复工,对于符合理赔条件的客户现在正在让他们联系当地居委会重新开证明。
李岚表示隔离证明需写明“居家隔离” 来源:受访者提供
不仅保险经纪人为难,投保人也为理赔焦头烂额。投保人兰女士告诉中新经纬,今年2月,她为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的父母和妹妹投保了众惠财产相互保险社(下称众惠保险)的“惠无忧保险”。
兰女士称,今年3月,她的家人接到居委会和街道办打来的电话,因为大数据显示兰女士父母和妹妹是密切接触者,让他们赶紧回家。回到家后,兰女士父母居住的整栋单元楼和其住所便被封,他们三人均被要求居家隔离。
在隔离结束后,兰女士收集齐材料并上传至保险公司的微信公众号上。“大概两周过后,理赔结果出来,我母亲和妹妹的保险已经结案,分别收到1600元和1400元赔偿金,但是我父亲被拒赔了。”兰女士说。
兰女士表示,客服给出的拒赔理由是哈尔滨防疫政策是密接需要集中隔离。“我的户口本已经上传了,七台河市和哈尔滨市不一样,况且三个人一起隔离,为什么我父亲赔不了,理赔标准是理赔人员心情而定吗?”兰女士称。
而陕西省西安市的高女士则遭遇多次被保险公司拒赔。今年3月,高女士投保了众惠保险的“隔离险”。4月8日,社区通知她,由于其去过孟家村,需要居家隔离14天。4月10日12时起,孟家村被调整为中风险地区。在隔离结束后,高女士将材料上传,没多久就显示她被拒赔了。
高女士的居家隔离通知书 来源:受访者提供
随后,高女士联系了保险公司客服,“开始告诉我拒赔原因是材料太模糊,我又重新进行了上传,后来又说我上传资料的格式不对,隔离通知书需要用他们公司的模版,我又找社区重新按照模版开了证明盖了章,然后工作人员又反馈我的隔离申请有问题。之后又换了一个人,说我从中高风险地区回来要集中隔离,但是社区只要求我居家隔离,我让对方把相关文件拿出来,他又拿不出来。”
高女士表示,在上述理由无法说服她后,工作人员又说,孟家村是在她被隔离后才被列为中风险地区,不算去过中高风险地区。“我觉得对方纯粹在抠字眼,我同事和我情况一样,但买了其他保险公司的产品,赔偿款都到账了。”高女士说,自己已投诉至当地银保监局,之后监管给了她一位工作人员联系方式,对方说已将情况反馈给上级。
西安的何女士也有类似的遭遇。何女士告诉中新经纬,4月17日,她接到了西安市有关防疫部门的电话,被确定为密接人员。当天,她被送到酒店隔离。“我在酒店隔离7天,居家又隔离了7天,一共隔离了14天。”何女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