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场需求也相对疲弱,全国的房租在疫情反复期间有所下降,从市场供求的角度来讲,也应该降价促销。因此,在当前背景下,无论是从市场需求层面,政府监管层面还是人情道义层面,自如涨价都是说不过去的。”景晖智库首席经济学家胡景晖表示。
自如为何涨价?
自如原属于链家的一个内部创业平台。2011年10月18日,自如CEO熊林在链家创始人左晖的支持下创立了自如,开启了房屋租赁产品和服务的“长租”模式。2016年6月,自如脱离链家独立运作,并成为长租公寓领域的龙头。
自如独立后,也曾备受资本青睐。天眼查显示,2018年1月,自如获得了来自腾讯投资、红杉中国、融创中国、华平投资、泛大西洋投资等知名资方共计200亿元人民币的融资。截至2020年3月,自如已经历了4轮融资。自如的最后一轮融资发生在2020年3月,软银愿景基金投资了10亿美元。
但从2018年起,长租公寓领域就屡屡爆雷。在2020年11月,蛋壳公寓曝出现金流危机,多地的蛋壳公寓租户被迫退租。长租公寓市场遭遇了“冷场”,自如也在其后两年时间里,没有获得过新的融资。
图/视觉中国
长租公寓行业中,亏损已是普遍现象。疫情影响下,更是让这个行业“雪上加霜”。赴美上市的长租公寓青客公寓财报显示,公司在2021年的净亏损为5.69亿元。在这种情况下,自如也难以独善其身。根据今年4月贝壳在收购圣都家装时披露的关联公司自如集团业绩,2019-2021年,自如收入分别为3.09亿元、1.28亿元和1.58亿元,2021年尽管同比增长23%,但收入依旧只有疫情前的一半水平。
和其他长租公寓一样,自如困在了盈利模式上。不同于链家、我爱我家等中介公司,自如并不收取中介费,其商业模式是先从业主手中收房,再经统一装修后出租给租客,利润主要来自规模化复制后的租金差,某种意义上来说,自如更像是一个“二房东”。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告诉《财经天下》周刊,租赁的“二房东”模式在商业伦理上存在着天然缺陷,这类平台上只有一套房几年的转租权,收益就靠差价,所以作为企业,它们自然是利用一切条件来涨价。“吃租金差价的模式,最终必然导致它们在租金方面加速上涨。”张大伟说。
尤其是在疫情期间,由于租客不好找,这时平台便需要现有的租客承担起更高的成本。“长租公寓在自身压力很大、部分房源没有租出去的情况下,就会通过房租上涨来转嫁成本。”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该问题也需要市场和相关部门多加关注。
在今年5月30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官网信息显示,《北京市住房租赁条例》已在近日通过审议并正式公布,将从今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届时,住房租金明显上涨或者有可能明显上涨也将受到监管部门的干预。
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也并不是自如第一次被卷入舆论风波。此前自如也曾在2020年被曝出涨房租问题,并曾因出租房甲醛超标、暗藏偷拍摄像头的“隐私门”、将中水接入自来水等事件,引发过网络热议。
而现在,自如更应该认真考虑,该如何留住租客们的信任了。
(应受访者要求,李丰、魏蓝为化名)
撰文 / 周梦婷
编辑 / 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