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逃离大厂:离开阿里做职业命理师,百度“毕业”后涨薪15%
面对处于低潮的招聘市场,他也不指望能有运气碰到更好的工作,索性也放低了期望,海投随缘找。
此前平平就因对大厂有憧憬,工作一直在新浪、网易等大厂圈里,觉得薪资好、福利好、处于行业的创新前沿,很酷!
但此次被百度裁员后,他对大厂的认知变得清醒了,“以前只看到光鲜的一面,看不到其间的糟糕体验,收入高也伴随着压力大、处在行业前沿意味着波动大不稳定,而创新也意味着高风险。”
相比之下,一些中小公司可能更稳定,盈利状况反而受大环境波及小。
平平调整了认知,不在意公司大小,投出100家简历,接到20个面试邀请,有些又因企业突发性的缩减名额而临时取消,最后拿到3个Offer。
最终他选择了一家规模较小的互联网金融机构,且收获了意外之喜——薪资上涨了15%!
“表面上看是我运气好,但关键原因是我做选择时不受公司大小的局限,这样才会遇到更多机会”,平平感叹到。
离开字节跳动去创业,是为了更好地跳动
小雨离开字节时,对公司抱有很大的感激。
他在字节做了四年销售,从底层销售顾问到销售主管,再到大客户经理,职级薪资节节攀升,生活水平也肉眼可见有了改善,每月房租从1000元提升到2500元,买衣服从不敢进大商场到只去大商场,他很享受这种奋斗就有回报的感觉。
更重要的是思维的开阔,此前他还做过房产中介、家居销售,而在字节接触到的圈子让他的眼界和人脉都有了提升,“是字节让我有机会站在这个互联网风口上。”
为此,尽管字节的工作高负荷,但小雨很能适应,一些同事扛不住业绩压力会离开,比如同期30多个人一起培训,到了下一期就只剩小雨一人了,而且与流行的年轻人躺平观点不同,小雨认为加班十分必要,“没有一起熬过十二点的团队是没有凝聚力的”。
但随着公司的业务成熟与个人的发展状态趋于稳定,小雨也遇到了职业瓶颈。
他所负责的大客户大多是做了20年左右的传统商家,培养他们对抖音电商的认知非常缓慢,加上客户营销预算相对固定,增量不多,导致工作产出比较停滞,“2021一整年的时间我几乎都没有很大成长了。”
另一方面,公司运营趋于成熟,不需要太多的新晋管理者,身边优秀的同事也多,晋升机会很少。薪资虽然稳定在一个不错的区间,但长期停滞不前让小雨感到不满足。
此外,身边好几个朋友创业成功的故事也给了他不少焦虑,有人做广告代理业务拿到融资,每个月能有几千万的营收,有人帮品牌商家做抖音代播,已经稳定运营了4~5个直播间。
“我的性格有点不服输,总想比身边大多数人好,做到中等偏上才行”,为了谋求更大的突破,他决定创业一搏。
基于在字节积累的抖音专业知识,他瞄向了直播与代播业务,虽然创业还没有起色,就碰到上海疫情封控,被突发状况打乱节奏,但小雨很乐观,“创业应该有长期思维,不能只看短期收益,这是我在字节接触了那么多企业老板后的深刻感触,很多公司都是前期做了很久的铺垫才会有营收,我有这个心理准备。”
小雨想通了,无论结果如何,都要一试,随着上海解封,接下来的目标是先坚持6个月,让公司活下来。
离开大厂,不是逃离内卷,而是为了更开阔的发展
Lily离开了工作三年的京东,不是因为要逃离大厂内卷,相反,是为了离开舒适圈。
务实主义的Lily认为,自己应该趁年轻多赚点钱,而大厂薪资高,内卷一点也无妨,何况年轻人对内卷根本没有太多选择。京东大促时常常加班到凌晨两三点,对此Lily也乐意为之。
大学毕业后,她便顺利拿到了京东的校招offer,三年间从电商小白成长为一名有经验的活动策划,从最初的“力不从心”到后来的“游刃有余”,京东的职场经历让Lily变得专业。
但游刃有余的另一面是缺乏新鲜,Lily越来越感到工作的单一,“总是在重复同样的内容,自己就像个螺丝钉,应该要寻求突破了”。
做这个取舍并不容易,京东的名气难以割舍,新工作也有未知风险。Lily纠结了大半年才做出决定。“人在不同阶段应该达成的目标不同,如果说这三年我专攻了某个领域的专业积累,现在需要的就是横向发展,开阔视野了。”